六年级语文阅读总结(通用3篇)
- 总结
- 2024-04-17 12:12:37
- 179
六年级语文阅读总结 第1篇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1.为全面了解蒙语授课中小学生xxx课外阅读现状,包括蒙语授课中小学学生的xxx课外读物(纸质)的种类、数量;学生获得课外读物的渠道、方式;学生对xxx课外读物的需要情况;教师对xxx课外辅助学习的读物对学生学习成长的作用;《花蕾》等xxx课外读物在当地学校的反映等方面的问题。
2.家庭环境与学生阅读的关系,其中包括家长的文化层次和学生阅读的关系等。
3.根据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4.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学生更好地提供课外读物的措施。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
2011年10月至12月,为了全面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本课题选择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和旗县的蒙语授课中小学校开展。
三、调查方法
1.实地走访调查。
2.问卷调查: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家长问卷。
3.开座谈会、个别访谈。
四、调查情况与分析
(一)样本的分布情况
1.东部地区受访学生共2148人,受访教师共293人。
兴安盟:
小学部:(1)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小学受访学生246名。其中,三年级学生57人,四年级学生54人,五年级学生68人,六年级学生67人;受访教师31人。(2)兴安盟xxx舒一小受访学生共189名。其中,三年级41人,四年级学生49人,五年级学生48人,六年级学生51人;受访教师19人。
初中部:(1)乌兰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受访学生共201名。其中,七年级68人,八年级66人,九年级67人;受访教师30人。(2)兴安盟xxx舒第六中学受访学生共199名。其中,七年级67人,八年级65人,九年级67人;受访教师28人。
通辽市:(1)通辽市蒙古族学校受访学生共487人。小学部:其中,三年级69人,四年级71人,五年级75人,六年级78人;受访老师33人;初中部:七年级59人,八年级63人,九年级72人;受访教师28人。(2)科左后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受访学生共221人。其中,三年级45人,四年级56人,五年级57人,六年级63人;受访教师35人。(3)科左后旗蒙古族中学受访学生共210人。其中,七年级72人,八年级68人,九年级70人;受访教师30人。(4)科左中旗蒙古族实验学校共395人。小学部:其中,三年级51人,四年级56人,五年级57人,六年级55人;受访教师30人;初中部:其中,七年级60人,八年级59人,九年级57人;受访教师29人。
2.西部地区受访学生共1043人,受访教师共65人。
呼和浩特市:(1)呼和浩特民族实验学校受访学生共427人。其中,四年级学生124人,五年级学生168人,六年级学生135人;受访教师17人。(2)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学校受访学生共284人。其中,四年级学生89人,五年级学生72人,六年级学生103人;受访教师19人。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小学受访学生共287人。其中,三年级78人,四年级66人,五年级67人,六年级76人;受访教师18人。
包头市:蒙古族小学受访学生共45人。其中,四年级学生11人,五年级学生13人,六年级学生11人,七年级学生10人;受访教师11人。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方面:
通过调查3191名蒙古族中小学学生之后,了解到他们对xxx课外读物的种类、数量、获得课外读物的渠道、方式及需求的情况。从调查结果看“不读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较少(),“读课外读物”的学生比较多()。“不读课外读物的学生为什么不读”的原因中:(1)“认为没有好读的内容”的学生人数占;(2)“提出读不懂内容”的学生人数为占;(3)“因为没有xxx而不读”的学生人数为占。当问卷以“读课外读物的学生获得xxx读物的方式”的问题提出后:回答(1)“自己订阅”的学生人数占;(2)“借同学的读”的学生人数占。当问卷以“怎样知道有合适的课外读物” 的问题提出后:回答(1)“家长订阅”的学生人数占;(2)“从同学那里知道”的学生人数为占;(3)“老师或家长外其他长辈介绍”的学生人数占。从问卷得知“读过《花蕾》的人数”为2006人,占被访问学生的93%,其中“认为《花蕾》好读、愿意读的人数”为2560人,占受访学生的。(详细情况请见表1)
六年级语文阅读总结 第2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也就是说,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然而,据调查,对农村小学生来说,90%以上的学生没达到课标要求,其中,50%左右的同学一学期几乎没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本人总结出以下四种方法,现简述于后,与各位同仁分享。
1 名人故事激趣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名人(包括学生心中的偶像)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通过讲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读书成才、成功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1:讲完整,谈启示,激兴趣。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了《月光曲》一文后,我给学生讲述了美国作家海伦?xxx残志坚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我便及时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周,就有同学从书店买回了这本书在全班传阅。
方法2:讲一半,设悬念,荐图书。
如《xxx劝学》、《少年包拯学断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爱迪生》等。
2 身边榜样引路
就是通过重点培养、热情表扬班上读书习惯好、收获大的学生,或通过这些学生现身说法的交流来激发更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六年级的xxx、xxx、xxx、xxx等几位同学就是六年级四个班学生中的课外阅读榜样,他们因为课外阅读量大、阅读得法、阅读习惯好,所以阅读能力强,习作水平高,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是六年级各班同学的榜样。为此,我在班上举行了“课外阅读大师”评选活动,并请被评为“课外阅读大师”的同学现身说法,介绍、讲述自己所读课外书籍内容及收获。这一两个同学的举动带动了一大片学生的读书行动。从那以后,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增浓了。
3 营造环境浸染
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65本书,把大家(师生)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
打造书香校园。“与好书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经典同行,塑造美好心灵”目前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愿望、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开辟成长绿洲”为指导,加强图书馆建设,借助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激发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书香氛围。
争取家长支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即,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孩子选购书。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方法有四:
①子女先读,父母再读,父母考子女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②父母先读,子女再读,子女考父母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父母、子女先后读完一本书后,相互谈体会、谈人生;
④父母与子女同读一本书后进行家庭说书表演或书本剧表演。
经过班级、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和熏陶,学生就能慢慢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开展活动固趣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巩固与提高,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六年级语文阅读总结 第3篇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读懂一些简单的短文,难度不大,但作为起始阶段,方法的掌握、习惯的形成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首先,培养拼读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掌握单词的拼读感到困难,因此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在实际教学中我就尝试采用了“直接拼音法”。这是一种按字母或字母组合的读音规则拼读和拼写单词的方法,它既可以内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又可以培养学生看见词能读出来和听音能写词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防止学生死记硬背等坏习惯的形成。其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五六年级的学生对语音是比较敏感的,一旦读得不准,形成习惯,改起来不容易了。因此,应在实际教学中尽量使用标准的录音,让学生模仿,以培养学生形成标准地道的语音、语调。然后教师可以再辅以朗读技巧的讲解,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语流中掌握标准的语音、语调、重音、意群与节奏。再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级、二级的要求。根??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年级实施。(1)小学四年级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五年级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3)小学六年级也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掌握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做进一步理解。再让学生提笔改写或仿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1.针对四年级学生采取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先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同样可以设计一些Yes/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
2.针对五六年级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学生阅读之前,教师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再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再让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例如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本文由admin于2024-04-17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7996.html
上一篇
幼儿园工作反思总结(优选3篇)
下一篇
食品个人总结(通用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