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人物总结(推荐4篇)
- 总结
- 2024-03-13 13:33:09
- 166
榆林人物总结 第1篇
xxx余(1881—1969)又名庆图,榆林城人,清末贡生。1910年赴日本入同文书院暨川端画学校学习美术。期间,经xxx介绍,加入同盟会。次年国内爆发武昌起义,xxx参加辛亥革命,任南京造币厂保管主任。不久,再度赴日,继续在原校学习。毕业后归国,得xxx资助,在西安创办陕西美术学校,担任校长,并兼省立一、二、三中学及成德中学、三秦公学、一师等校教席,倡导新艺术,被誉为“图画王”。此后,担任过省政府咨议,延长、清涧两县县长,为政清廉,为开发延长油矿及两地交通、文教事业颇有建树。卸任时,地方人士赠送万民伞、德政匾。
他先后还担任过陕北镇守使署军法官、教育厅督学、榆林地方公益协进会理事长、救济院长、社会服务处董事、榆林县志编印委员会副主任、《陕北日报》副社长、省政府参议、专员公署参议等职,并兼榆中、榆师、职中美术教员。先后在教育界服务30余年。期间同情和支持进步学生运动,曾掩护过高云亭等进步学生及来自解放区的_地下党员。“九·一八”事变后,他以画笔为武器,将耳闻目睹之日寇侵略惨状和国人可歌可泣之事实,赋诗作画,揭露日寇侵略我国的暴行,唤起民众,团结救亡。创作《国难漫画》、《血光漫画》漫画两集,约100余幅。他曾多次分赴各地巡回展出,激发民心士气。其作品曾得到xxx、xxx、xxx等人的高度评价。xxx有七律一首赞云:“致敬吾乡图画王,xxx大笔救危亡。热情漫画人人爱,通俗新诗句句香。憔悴山河天欲泪,纵横风雨血生光。还期再造神州日,白首同临旧战场。”他还多次致书日本同学,揭露_侵华罪行,呼吁他们识破政府的反动宣传,万勿参加侵华行动。其《国仇》诗云:“生逢板荡复何求,xxx冲锋报国仇。莫谓吾侪须发白,精诚可断敌人头!”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_胜利后,他得xxx、左协中的支持,亲自设计领导修建了莲花池_胜利纪念碑和xxx的纪念碑。他娴习金石书画,兼擅词章,在文史诸方面造诣颇深。1947年去台湾定居。后与xxx、xxx共结诗画社,互相切磋,吟咏宝岛壮丽山河,期望祖国早日统一。1969年病逝于台北。其生平著作尚有《榆林地方简志》、《榆阳文化概观》、《榆阳见闻录》,诗集《浅吟纪实》及小说《聊斋新志》、《奇闻觉世》等。
榆林人物总结 第2篇
万xxx(1906--1983) 榆林城内人.出身绘画、泥塑世家,为‘万画’第六代传人。其父万起运工艺精巧,人称“神手”,其泥塑作品,在民国年间经省美专校长xxx余推荐,代表国家在旧金山参加世界工艺美术展览,荣获第二名。xxx自幼从父临帖摹画,又鞍其父口传手授,得其真传,16岁时便崭露头角,20岁后,随其父塑建青云寺诸神像数年,工艺大进。此后20多年,足迹遍踏陕北、内蒙名刹寺观,制作各类塑象约500余尊、浮雕千余幅,乡人尊称为“万面”。
到50年代,其艺术创作焕发了青春,推陈出新,作品体现了时代精神。泥塑(老红军讲故事,在省群众艺术馆展出后,评价极高,苏联专家赞为杰作,并在《星火》杂志上刊印其照片和评论文章。50年代《美术》杂志xxx介绍了他在泥塑造型艺术上“眼、手、心”三位一体的美学观点。1956年,他赴北京出席了全国工艺美术大会与天津“泥人张”相晤切磋,互赠作品。此外他还相继制作了《巡逻兵》、《甫瓜丰收》、《回娘家》、《猪多肥多》、《天上没有龙王》等泥塑,分别见诸于《_》、《人民画报》、《陕西日报》,《群众艺术》等报刊。1972年,天津口岸公司出口他的泥塑《观音》、《八仙》、《踏雪寻梅》等十多种作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美国。1979年,他与儿子应省艺术馆之邀,为西安与日本京都结为友好城市彩塑礼品,稍后参加了著名的秦俑复制工艺,解决了武士俑、骏马俑的造型难题。其泥塑分浮雕与立体塑两类:前者代表作有《鹿鹤同春》、《钟馗》、《武松打虎》等,后者有(观音(笑世佛9等)此外他在绘画、纸工方面也有一定功力,晚年患病期间,为使其心爱杰作造型长留后世,特地制模存世。
榆林人物总结 第3篇
孙寿山(1878--1954) 艺名叶孙长,又名xxx。榆林城人,擅长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绘画,人称“儒笔画家”。民国7年(1918年),他与人合营“长盛画社”。以后应聘担任“惠记工厂”画师,设计地毯等产品图案,城内许多名门望族家中的门窗、围墙、门箱,竖柜、屏风、照壁、中堂、条幅以及建筑物装饰等,大多出自他手。
榆林钟楼原由xxx设计,出图后,本地建筑工人因缺乏识图知识,无法施工,经他深钻细研,反复琢磨,复制出小样,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终于得以施工,成为古城建筑史上的佳话。他参与了青云寺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寺中的许多壁画、匾额、廊庑、牌楼等彩绘和装饰,均由他绘制和雕刻。原榆林卫生院由他设计,耗用材料与予算相差无几。他在艺术领域中博采众长,在绘画、雕塑、篆刻、土木建筑设计诸方面均有成就,与榆林城“万画”齐名。_时期,他曾出于爱国热忱,在榆举办个人画展,进行义卖,得到社会舆论一致好评。
榆林人物总结 第4篇
xxx娃(1907--1994) 名治民,榆林城人,其父xxx成为本地著名木工。元娃幼年入塾,因家贫辍学,随父学艺,他从制做家具起手,逐步向木雕技艺迈进,因得其父真传,雕技日臻精湛,凡山水、人物、乌兽、花卉等无不栩相如生,别具一格,为本地首屈一指木雕艺术家。
他曾先后给关帝庙、青云寺和白云山道观精雕山水人物匾额多幅,造型艺术令香客赞叹不绝。1958年他受地、县党政的委托,携带工具,进京出席了“全国文化技术交流会”,返回西安时,逗留经年,为中央有关部门和省文化厅刻制了“白菜蚂蚱”和“牧童吹笛”,分别交由_及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他曾多次应邀到临潼、华山、长安等地雕刻了许多艺术装饰,受到普遍赞扬。他还为本地名胜红石峡修建了门楼和亭阁,为莲花池公园修建了八角游亭。1985年“星元图书楼”竣工时,他义务刻匾二块,并为xxx先生雕刻肖像一尊,表达敬仰之情。
本文由admin于2024-03-13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6852.html
上一篇
配饰礼仪总结(热门6篇)
下一篇
主题和总结(汇总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