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的总结(共7篇)
- 总结
- 2024-03-13 09:55:11
- 188
杏花的总结 第1篇
“杏花”古诗词选录
☆ 石梁度空旷,茅屋临清洄。俯窥娇娆杏,未觉身胜影xxx如景阳妃,含笑堕宫井。怊怅有微波,残妆坏难整。(xxx王安石《杏花》)
☆ 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xxx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
☆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xxx。(xxx志南《绝句》)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xxx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xxx韩元吉《好事近》)
☆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南xxx范成大《忆xxx》)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南xxx陈与义《临江仙》)
☆ 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北xxx晏几道《临江仙》)
☆ 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北xxx晏几道《浣溪沙》)
☆ 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北xxx秦观《画堂春》)
☆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北xxx欧阳修《田家》)
☆ 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北xxx李清照《临江仙·梅》)
☆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北xxx寇准《柳》)
☆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北xxx寇准《江南春》)
杏花的总结 第2篇
【诗词】杏花,烟雨,江南
灯影桨声里,天犹寒,水犹寒。梦中丝竹轻唱,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xxx,xxx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落满肩,笛声寒,窗影残,烟波桨声里,何处是江南。
壹两只xxx翠柳
题名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吧?是的,出自_小说《剑花烟雨江南》。为什么换成杏花?因为昨天发现与江南有关的诗里,好像总少不了杏花。与杏花相关的意象,不仅仅是我们熟悉的“一枝红杏出墙来”,还有更多的类似“xxx烟雨杏花寒”这样的美景。这样的三个词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有虚有实的很有即视感的美景。
贰一行白鹭上青天
说一说《剑花烟雨江南》这个书名。昨天细查的时候,发现有两种断句法,都别有意境。一种是:剑花,烟雨,江南,和我题目的断句法一致,断开后是单纯的三件或具象或抽象的东西,这样断句画面效果很赞,试想:在烟雨迷离的江南水乡,执剑的白衣侠客轻轻挽出一朵剑花•••流鼻血ing。
第二种断句是:剑,花,烟雨江南。意境一下子变了:同样缺少不了执剑的白衣侠客,却多了“花”---美人。烟雨迷离的江南,剑客和美人能生出怎样的情愫?或者可以继续发挥想开去:剑客和美人第一次相遇时怎样的场景?剑客落寞?美人含羞?剑客和美人最后的归宿是怎样?剑客归来?美人迟暮?如果我来设定,场景一定是这般:相遇——美人迷路,误撞酒醉剑客,一眼万年。之后擦肩而过。江南的雨一直下了好多年。结局——剑客故地重游,感叹人面不知何处去,美人迟暮闺阁中。绣阁窗外,仍是烟雨江南。
叁沾衣欲湿杏花雨
江南的雨是杏花雨,江南的春是杏花闹。与江南有关的诗句中丝丝缕缕都沾染着杏花结。那么缘由是?
度娘告诉我:杏花,因春而发,春尽而逝,既有绚丽灿烂的无限风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怆,不同的诗人因不同的人生际遇,对杏花的联想感慨也千姿百态:轻愁淡喜之花,心绪缭乱之花,轻浮易谢之花,美人xxx花。
查证之后发现,杏花的花形最接近梅花,同时杏花早春开放(桃花开、杏花谢、谁跟梨花叫姐姐),花期和xxx蒙的雨季一起到来,这些也许是杏花成为xxx怀常客得客观缘由。
江南花团如簇,姹紫嫣红,形象万千,然而最有江南风意者却莫衷一是。梅之孤芳,莲之恬淡,菊之傲岸,竹之廉洁,兰之幽雅,皆以德行,品质为世人道。用这些意指江南都嫌厚重——xxx烟雨,几处晓寒,也许只有小花小朵才最适合。江南多雨水,树木荫然。有小花开于初春,单薄伶仃,细致精巧,惹人怜爱。加之花期短,飘零多,故私以为用杏花承载闲愁最为合适,所以杏花才在题咏江南的诗中出现频繁。
诗句里面的意境樱花可以发挥的更加盛大,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樱花?度娘讲:樱花这个名谓一直在中国典籍中记载不多。古人对樱花和樱桃的记述颇为含混,故古代樱花不似别的名花那么被人熟悉。明代于若瀛的诗中提到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就是提到樱花也绕不开杏花。
桃花同样在在文学创作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那桃杏的区别在哪?桃花花开明媚鲜妍,恰似少女活泼的脸庞,故桃花总脱不开女人,最早诗经里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以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成为以桃花喻美人的绝唱。桃花的意象和xxx菊一般早已经固化,少了杏花的轻灵,所以,轻巧可爱的杏花多见于文人骚客题咏江南的诗中。
肆何处是江南
终于到了江南。可是哪里是江南?
度娘: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和湖北的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狭义的江南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江浙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今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看到这段解释,自己都大吃一惊,湖南湖北也是广义的江南。有多少人如我一般,狭义的以为江南就是江浙沪。不过这也在侧面说明江南的核心就是在这三个区域。与江南有关的:江南水乡,江南园林,江南佳丽通通逃不出这三个区域。这才真真是“堆金积玉地,温柔富贵乡”。
问过江南,一个相关意向立刻显现:xxx软语是哪的方言? 度娘:苏州话历来被称为“xxx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苏州话语调平和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而不失顿挫,在发音上是较靠前靠上,这种发音方式有些低吟浅唱的感觉。所以xxx软语一般是指苏州方言。
终合 “曾无数次的想起那些无边浮动的声色,石板路上传来答答的马蹄声,缀着流苏的油壁车碾过三月里胭脂色的桃花。柳边深巷,花下重门。在梦里隐隐有xxx软语:看这江南,无水xxx••••••”
“那绵绵如丝不绝的雨针,精巧玲珑的白墙黑瓦的小镇,一条湿漉漉铺着长满青苔的青石小巷,几个沿街叫卖的货倌;那浣纱的少妇,摆舵的渔家,一株垂柳,两朵飞燕,xxx一吹,皱了的半池湖水;所有这一切,包括深巷中那潮湿的台阶,铺子前旧迹斑斑的幌子,零零琐琐,才是一个江南。”
“江南只有多而繁的小处,没有寡而简的大处。xxx江南只有那些悠幽自得的小镇,小镇上淙淙款款的流水,流水前浣纱捶布小巧精致的少妇,xxx荫荫下绽放的小花,小花上如泪如泣的露晶。三月杏花雨,不寒xxx,任他繁华开如锦,我自素素荧荧。”
暂居江南,小小一次出游皆可发现惊喜。“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五步一河,十步一桥,风华古木,四季不凋。这,便是我的江南了。只叹:此地风貌尽不同,只愿沉心小确幸。
杏花的总结 第3篇
杏花盛开的日子……
四季的轮回总是那么悄无声息。感觉年还没走远,春天不知不觉地已经扑面而来。现在是杏花盛开的日子了,桃花也在迫不及待地含苞待放。
杏花盛开的日子,爱人和朋友一起去东鱼河赏花,竟破天荒地叫上了我这个跟班。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从县城经金司路到东鱼河大桥,也就是二十分钟的车程。到了桥头右拐,下了车极目远眺,便是无穷无尽的花海,这就是杏林了。杏林傍水而居,那便是东鱼之河了。于是我给她起了个自认为很好听的别名:杏堤。
东鱼河原名红卫河,西起菏泽市东明县,东经曹县,定陶,成武,单县,金乡,鱼台入微山湖。河总长公里,流域面积5923平方公里,水深−米,口宽28−233米,因为有浓厚的_色彩,经过2003年深度开掘之后,就有了现在的名字。在我这个井底之蛙眼里,绵延三百多里,足够大远深长的了。这真是:东鱼水天远,携手踏春堤。
携手是她们的事,眼馋也没用。既然携手不了,男子汉大丈夫,一不做二不休,干什么?只有上四姑家去了。
东鱼河也算我的母亲河,承载了我的儿时的记忆,使我对她情有独钟。东鱼河开挖于1967−1969年,说起来和我同岁。姑父给我讲了当年挖河大会战的情景。周边的三百多万大军背井离乡挑着铺盖卷云集于绵延二百多里的工地,人山人海,热火朝天。那是1968年二期秋季会战的当儿,为了赶工期,据说最后男女老少都上了了战场,真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老一辈人的付出都融进了这广大深远的东鱼河中,造福着子孙万代。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不觉夕阳西下,该打道回府了。告别了姑父姑母,拾堤而上,听鸡鸣犬吠,观杏林夕照,真向往这世外杏林般的田园生活。忽然前面莺歌燕语,人声鼎沸,原来是杏堤归杏女,该带花荷人归了。
杏花盛开的日子。她们赏了杏花,我也见了亲人,都有一种充实感。杏花盛开的日子,正值东鱼河及本人五十岁的生日。归去来兮,还真有点小激动耶。
杏花的总结 第4篇
李子花、杏花和梨花
白花阵营里,常见的李子花属于蔷薇科植物
辨别李子花的要点是
纯白
花形小,成簇
密密麻麻
和它比较接近的是梨花,但梨花是这样的▼
梨花也成簇,也纯白
但梨花的重要标识之一是
花蕊上的花药是红色或紫色的!
而且,花形也比李子大,花和花之间层盖的更紧密
对比一下▼
对于梨花,有好多的典故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是形容xxx落泪的样子
美人哭,也哭得那么美
看脸自古皆是,但这种白,是惨白
一般不用来形容美人正常的面色
倒是可以形容老头儿
话说xxx人张先在80岁的时候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xxx看着心里呵呵啊,于是毒舌调侃他: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梨花说的就是老头,海棠就是年轻姑娘,
“一树梨花压海棠”就是“老牛吃嫩草”的诗性表述
啧啧,古人骂人都骂得这么雅致
现代人只会说,管着吗压你家的海棠啦……
然后再说杏花,如果把杏花归为白色阵营
那它很好区分,因为它不太白,而是偏粉色
准确说,是白里透红
古人说,对,其实古人是最好的老师,古人说
杏脸桃腮
非常生动的说明了,杏花是粉底,打造粉白自然妆容
它没有桃花xxx,桃花是腮红
看,古人多精准啊
总结一下,杏花的特点主要是
花瓣颜色白里透红,花萼是深红色,枝条也是深红色
花开的时候叶子还没长
另外,花开后,花萼是往后翻的
杏花的总结 第5篇
樱花、海棠、桃花
这个小春假估计朋友圈有三分之二的人都在日本赏樱花
我们留下的人,其实也能看到樱花
只是,别和海棠啥的弄混了
如果我先告诉您,樱花有三百多个品种
别说您,我们也疯了
从常见的五瓣樱花到十几瓣到几十瓣
颜色从白、粉、到黄绿,红心等等
好了,不难为你
我们只说最简单的鉴别樱花和其他花的方法
就是——
樱花每个花瓣瓣尖有个缺口
不管什么品种的樱花,都这样!
海棠也挺常见的,并且,也有很多品种。
据《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种,皆木本: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贴梗海棠,习称“海棠四品”。但其实严格上讲,前两个是海棠,后两个是木瓜。
所以今天我们就集中谈谈垂丝海棠和西府海棠。
西府海棠花期3至4月,花粉红色,重瓣,
幼枝有柔毛,老枝光滑,树干多直立向上
如果说梨花压的是什么海棠
那多半是这种粉粉嫩嫩的西府海棠
垂丝海棠很常见,也是三月四月开花
花梗细弱,长2-4厘米,下垂
其实不管百科书上写多少特点
记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了
下垂啊!
桃花种类也多啊,不过我们知道,你并不想全知道
只要知道哪些是桃花就好了
花瓣略尖,有点皱皱的
更重要的是,桃花开花的时候叶子是一起冒出来的
而且,叶子是细细尖尖的,像燕尾一般
杏花的总结 第6篇
《第一朵杏花》教学过程与反思
定州市北二十里铺小学
陈贵芝
教学内容: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文章通过孩子两次看杏花的区别和竺可桢与孩子之间的对话,意在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探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联系上下文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通过朗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通过读文,让学生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它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因此,在这一课中以朗读为训练主线,让学生在反复品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与传神,在角色互换的对话中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借助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xxx来到杏树下,只见四朵不同程度的杏花都绽开了花瓣。可惜的是小男孩没看到第一朵杏花,xxx也很遗憾呀!昨天,我们学习了1-5自然段以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 生1:我觉得杏花很美丽。
生2:我认为xxx很认真,观察很仔细。生3:“我”不知道为什么xxx说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用处大着呢!这一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板书:用处大着呢!)师:是啊!知道这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到底有什么用处呢?瞧!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春姑娘悄悄地来了„„(画树枝,花苞)
杏花的总结 第7篇
16、第一朵杏花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中心小学小学
万艳芹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脉络。
3、初步体会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为深入学习文本奠基。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初步体会人物品质特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经历了好长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武汉这几天总算是天晴了。随着天气一天天回暖,久违的春天也正向我们走来。瞧:小草开始探出了脑袋,xxx吐出了嫩芽,各种花儿也开始竞相开放。你们认识这些花儿吗?(迎春花、桃花、梨花、牡丹花、xxx„„)这是什么花?(相机板书:杏花)看到这盛开的花儿,你最想说什么?(预设:花儿真美!)可有一个人看到花开,最关注的却是“第一朵”(板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用语调或肢体语言提示学生xxx课题)第一朵杏花。
2、引导学生质疑:他是谁?为什么要特别留意第一朵杏花?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将你在读的过程中碰到的不会读或拿不准的字圈出来,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正音,相机理解生词。
3、指导将难读的句子读流利。
4、xxx课文,自我评价。
5、解决学生的质疑:说说是谁特别留意第一朵杏花?为什么特别留意?(相机介绍竺可桢,初步体会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
竺可桢 :浙江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
6、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竺可桢爷爷的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过渡导语:课文写了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一次看杏花?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看杏花?
指导学生将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写竺可桢爷爷问孩子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候开的,孩子回答不上来。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写第二年春天,孩子告诉竺可桢爷爷第一朵杏花开了,竺可桢爷爷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竺可桢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精确、细致的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过渡:竺可桢爷爷为什么要两次看杏花?第一次看杏花究竟给他留下了什么样的遗憾?我们也来看看杏花吧!
1、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文章1—5自然段,其余同学认真听,想一想:xxx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预设:
句子1: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
“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数了数”有心、善于观察 “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观察细致 句子2:“爷爷,您又看花啦?” “又”经常看花,观察事物。
句子3:“是啊,杏花开了。”说着,xxx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弯下腰来”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即经常这样问,说明长期坚持仔细观察。
2、相机迁移:假如xxx看到桃花开了会怎样? 适时补充:xxx时时处处注意留意观察: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简直就是是大自然的缩影。
3、同学们真会读书!从几个词语中就理解了那么多,让一个和蔼可亲、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xxx走近了我们!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
4、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5、留下悬念,激发再次学习的欲望:xxx为什么一定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知道这个到底有什么大用处?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2、查阅竺可桢爷爷的日记
六、板书设计:
16、第一朵杏花
和蔼可亲 竺可桢
勤于观察
一丝不苟
本文由admin于2024-03-13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6794.html
上一篇
小组总结措施(通用22篇)
下一篇
本科的总结(必备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