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精选21篇)
- 范文
- 2023-11-20 12:52:47
- 236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就针对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高新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我国工业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全面提升了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这对在一线工作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毕业生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为此,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
就针对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来说,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考核,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忽略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是一门技能专业,应着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高职院校教师往往缺少对实践教学理念的认识。
(二)缺乏完善的教学设备
要想确保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就需要依托于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出于建校成本的考虑,在购买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设备时,往往选购价格低廉、技术落后的设备,购买数量较少,种类比较单一,而电气自动化专业所涉及到的设备种类较多,因此,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要求[1]。
(三)缺乏优质的教师队伍
从本质上来说,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师进入高职院校的门槛不高,许多资历尚浅、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也融入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2]。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应有相关的电气自动化实践经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避免对知识的误导。
(四)缺乏创新的实习模式
陈旧实习是高等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检验。然而,高职院校的实习模式过于陈旧,只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做过多的要求,往往导致学生在规定的实习期间不进行专业的实践,编造虚假的实习报告,应付老师,没有对实习期进行合理利用。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深入实践教学理念
完善的教学体系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校长作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带头人,在办学理念上,应从传统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人才的长远发展为办学理念;教师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各课程教师要密切配合,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使各科之间的知识紧密衔接,加强实践操作,对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便采用更合理建立实践模式。
(二)优化实践教学设备
实践教学设备是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节约成本,高职院校可在基本设施完善的基础上,减少其它方面不必要的投资,将节约的资金用来完善实践教学设备,尽量购买技术先进、学生易操作的电气设备,在种类上要满足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设备完善的基础上,对教学设备进行有效利用,将课堂大部分时间转移到实践操作上。实验实训室是多课程知识系统化的纽带,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的桥梁。实践教学条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建设:一个是校内实验实训室,一个是校外稳定的实习基地。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现拥有的校内实训环境有:电工实验室、电子实验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可编程控制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工厂供电实训室、电力电子及电机拖动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及实训室,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颇具规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和实训环境。今年学院又新增加了过程控制与集散控制设备,将原有的传感器实验、过程控制实验和PLC实验相结合,模仿工厂的生产线,将传感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PLC等相关课程知识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实训对象形象逼真,接近工业现场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除深入实践教学理念外,高校要从根本上优化教师资源。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资历尚浅,不利于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学校要对教师资源进行优化,如,将理论知识功底较强的教师安排在理论教学课堂上,在进行实践教学时,由于对设备的操作原理及水平要求较高,要尽量安排有实践经历、资质较高的教师进行授课。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技术实践能力。为此,学院着力开展教师五项能力建设,搭建教师自我提升平台,提升教师执教能力[2]。通过对教师资源的合理优化安排,使教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创新改革实习模式
为加强学生对实习的认识,提高实习的有效性,应改变陈旧的实习模式。在实习之前,教师将实习的具体内容落实给学生,如,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对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所应用的变频器工作原理以及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并画出机械构造图,实习结束后要将图纸展示给教师并口述其工作原理,通过此种实习模式,使实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不会造成学生的盲目实习,避免了蒙混过关的现象。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企业和学院”两个办学主体作用,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生产性的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形式,实现第一年专业基本能力训练,第二年专项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第三年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把职业岗位技能素养贯穿于整个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和毕业证,达到“双证就业”。专业基本能力训练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依托学校公共实验室和校内实践基地加强自动化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如: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能训练、电机及控制技术技能训练、电气工程制图训练、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电子产品设计与装配实训、EDA技术技能训练、认识实习。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培养掌握自动化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一项重要的任务。针对这一情况,根据自动化专业学科特点,急需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建立健全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营造与企业工作现场接近的实训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性人才。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2篇
对节能技术进行及时更新与优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综合性较强的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操作时对工程的整体把控水平要求较高,技术人员在电气工程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下企业外部环境的实际需求,对节能技术进行及时更新与优化,在满足企业实际生产需求的基础上,实现能源的最大利用率。随着科学技术的长期迅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企业应摆脱对常规电子技术的依赖,顺应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明确一致的企业愿景,自主地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提高节能技术水平,整合企业分散资源,研究开发出与现代工业最为契合的电气自动化技术,推广节能型兴型材料的使用,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综合竞争力。
构建科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运营过程中,构建科学、系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运营成本。目前电气工程仍处于传统的独立自动化水平,建立针对性较强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应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与宏观经济情况,设计合理化的电气工程方案,在根本上解决企业高投入成本的问题,使企业逐步走上电气工程系统集成化的正轨。科学、合理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其稳定性是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高效运行的关键,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包含设备的有效控制、技术的大力监督、企业的系统管理等诸多方面,与企业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是企业之间信息得以安全、高效交换的重要保障,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要求。
加大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
调查显示,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较多电气工程企业在施工中降低对质量管理的监督,致使工程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电气自动化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综合效益,加大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力度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电气工程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其进行高标准的施工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施工技能,保障电气自动化作业的顺利进行。在施工完成后,企业应调动专业的电气工程技术专家组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逐层严格检测,从而提升企业电气工程质量的整体水平,为我国电气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做出贡献。
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
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相关专业人才紧缺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日趋严格。合格的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应具有扎实的物理、数学、电工方面的理论基础及灵活可控的操作能力,通过理论与操作实际的合理化整合,在验证理论完备性的同时,进一步理解理论对实际操作工作的指导意义。电气工程是一门复杂的学科,较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与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专业人才的流失严重阻碍电气工程的发展,少数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由于自身生活需求,没精力继续深入调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得不到创新与完善。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产业的核心关键因素。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3篇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其不仅可以促进电力系统运行中生产和运输的发展,还能够降低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相关应用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进一步为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应用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产品的质量更加重视。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计算机水平的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愈加的先进与成熟,并且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有效的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与可靠。伴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电气系统的发展也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实现了电气系统的智能化运行,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本文重点分析了电气自动化就似乎的发展状况,并且详细的探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特点,为以后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概述及其发展现状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主要是指对电力企业的二次设备的功能和技术手段进行改革创新,使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实现自动化的控制和监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运行中。在工业生产中采用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生产系统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还能够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进而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合理有效的应用到电力系统当中,是目前电力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举措,现主要被应用于对电力故障模型建立、对电力设备的运行控制以及系统运行数据收集处理中。该技术的发展有效的带动了电力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信息化程度高、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容易进行维护以及对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本身较容易控制等方面。
3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4篇
电力电气自动化的运用意义
不管是电力工程,还是自动化本身技术,将电气自动化渗透在电力系统中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其主要表现在:推动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上。它本身属于高科技的范畴,在电力应用中,以电力设施与技术更新为主,当然也能带动电力工程信息化水平,特别是电力设施权限上;具体如:电气设施模糊化,同时运用范围日渐加宽也极大的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电力工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电气自动化和计算机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相关设施维护时,只要经过计算机就能达到要求;然后再由工作人员结合数据信息,利用计算机运行以达到对相关设备运行的维护,同时这也是控制工作人员工作强度的有效方式。将电气自动化技术运用在电力工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为了满足电气自动化应用要求,电力设施与技术管理都需要不断调整。就目前的电气自动化相关设备来看:由总线连接构成,其连接过程简单,在总线控制的过程中,同时也是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原则
目前,大多数电力系统已经带有自动保护装置,故在设备选型时,通常会优先选择自动化综合系统,其选型接线方式比较简单,结合继电保护就能实现自动化设备的有效应用。从总体来看,电气自动化技术必须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电气自动化控制设施的连线形式必须结合原有的系统设计,即使使用的是监测系统也必须添加设备数量与种类,并且在图纸设计中详细说明,以保障设备连接的精确性。在计算机远程开关中,必须使用远程闭闸、开闸智能开关,以确保远程操作中的自动化控制顺利实现。利用计算机实现开关监控,在接点打开的情况下,将其纳入监控体系。如果是低压开关,必须设置辅助接点。在设置与安装继电保护设施时,必须整合综合电气与变压保护技术。
2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的应用
变电站自动化
PLC作为计算机技术与继电接触整合的产物,通过电力系统,它实现了工作指令的信息记录与自动编程,在有效控制电力系统信息运算和记录的同时,减小电力系统耗能,让整个系统更加灵活、轻便。PLC在电力系统数据分析、转换、整合、采集、传递、转换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吸纳到电力系统进行有效控制的同时,对不份额柔性操作进行智能控制。利用电力系统中的独立模块,以及总线信息中的通信连接,不仅能保障电力系统正常控制,对促进电力系统相关工作协调化也有重大作用。
发电厂测控
在单元控制过程中,控制单元一般由智能模件与主控模件构成。其PCU能直接面对生产中的热电偶、变送器、电气量、脉冲量、开关量等各种信号接收。在处理运算中,通过实时显示运算设施与参数,在打印好输出信号与执行机构后,以完成过程生产的控制、监测与联锁保护。其中,工程师与运行员为其准备好人机接口,工程师主要负责组态修改与设置,以确保系统维护与诊断;运行员接收PCU的信息,为其提供良好的控制与监视手段。
计算机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5篇
弱电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有线电视、公共广播系统及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
消防部分主要报警系统、联动系统的设计等。
本次设计完成图纸共18幅,绘图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
本电气设计为毕业设计,其目的是通过设计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锻炼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电气设计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Abstract :This thesis mainly explains the electrical design basis ,principle, methods and the conclusion of the design choice in each system in the design of certain office building. The thesis includes six Chapters. previous four Chapters are mostly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forceful electric power Part ;Chapter 5 and 6 are mostly about the design of the light current and fire-fighting.
The part of the forceful electric power mainly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low voltage, lighting system and rounding for lightening systematical compose ,among others include load calculation, illumination calculation .
The part of the light current mainly including: CATV, Public Broadcasting System, Closed Circuit Monitoring TV and 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so on.
The part of the fire-fighting mainly including:the design of the warning system and linked system etc.
The design adds up to 34 electric charts. Including 17 graphics for the forceful electric power parts ,9 graphics for the light current parts and 7 graphics for the fire-fighting parts. All drawn by AUTOCAD.
This electrical design of the office building is a graduation design,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is to give us a chance of synthetical usage of the knowledge we have learned. Besides, it can train our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in Construct electricity in dependently so that the theory is connected with practice and a solid base is made in favor of future work.
目 录
一.绪论 6
.建筑电气概况 6 设计内容 6
二.配电系统设计 9
负荷分级 9
一级负荷 9 三级负荷 9
负荷的供电要求 9
一级负荷的供电要求 9
二级负荷的供电要求 9
三级负荷的供电要求 10
本工程的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 10
本工程的负荷分级 10
本工程负荷的供电要求 10
负荷计算 10
负荷计算的内容 10
负荷计算的方法 10
负荷计算的公式 11
负荷计算表 11
变(配)电所所址选择,结构型式 11
变(配)电所所址选择 11
变(配)电所结构型式 12
变压器类型,台数,容量选择 12 变压器台数选择 12
变压器容量选择 12
配电方式 12 低压配电方式 12
电缆选择及敷设 13
电缆选择的原则 13
电缆选择的结果 13
三.照明系统设计 14
总则 14
照明光源选择 14
照明灯具选择 14
照度和照明方式选择 15
一般照明 15
应急照明 16
照度计算 17
四.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18
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19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20
本建筑的防雷系统 22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6篇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已经成为了工业控制的标准平台。基于PC的控制系统受到了很多行业的好评,它不仅具有灵活性,而且具有易于集成的特点,维护起来相当方便。自从可编程控制器的国际标准IEC61131制定后,使得编程接口更加标准化,各大PLC厂商都依照这一规范.推出的许多产品都能够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其中,PC控制软件也有许多是按照该标准开发的。在工业领域,电气自动化受到了高度重视。现场总线指的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系统,主要解决系统之间信息传递的有关问题,它的出现给工业领域增添了新的活力,对工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它被广泛的运用到了各个领域。与其它控制系统相比,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具有全数字化、开放性、互用性、智能化等特点,成为工业生产自动化的方向。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能够有效的节约企业成本,现场总线的设置相对简单,使用的设备较少,节约了设备投资费用。除此之外,它可以减少后期电缆的使用,同时也节约了相关的施工费用,对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说,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发展尚未成熟,它与分散控制系统共同存在于工业生产中。先进控制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并非易事,运用预估控制技术后,会使数学模型的要求降低。先进控制技术既可以进行模型预测,又可以进行推断控制,另外,先进控制还可以处理较为复杂的多变量。先进控制是通过计算机技术来实现的,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数据处理、数据传输、模型辨识等功能,计算机技术就是先进控制的发展平台。智能化是先进控制的发展趋势,生产过程需要智能系统来完成,智能系统可以用来进行故障诊断、监督等工作。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7篇
电气自动化与继电保护装置
通常来看,继电保护装置的功能主要是关于继电保护,也就是说,电气系统一旦有故障或者是短路、过载等情况发生,那么该装置就会立刻有警报信号发出,继而连接装置就会被迅速切断,这样继电保护的作用就能实现了。很多人都知道,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活性不足,很容易发生一些故障,诸如误动和拒动等。所以在有效地运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之后,继电的自动化保护便由此实现了。而且对电气系统进行实时地监测,就能有效地控制设备的运行参数。与此同时,有效地融合运用该技术之后,就能借助远程监控的方式来维持电力和检测故障,促使装置维持较长的工作时间,对于运行设备可能发生的异常、故障等都能及时检测出来。与此同时,有效运用该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实时监测,这里针对的是相应的线路或电气设备,但只是在电气系统中某些范围内,这样就能即刻将一系列解救反应发出来。
电气自动化与发电厂的分散测控系统
2.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如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看出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发展科技并促使其得到广泛而有效的应用。而我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究其原因,有效地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发挥了很大程度的作用。随着社会各行业不断发展和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其自身的发展是非常迅速而明显的。电气工程要想实现持续发展,更是需要在其中有效地融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目前,很多不同的行业融合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尽管还有许多不足和问题存在,有待于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不过,我们要坚信电气自动化这一朝阳产业必然具有深远的发展前景。其在今后的发展历程中,必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电气工程中,并且实现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8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专业 课程体系改革 优化课程内容 电气工程基础
1 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构建
该文主要针对创造、创新和创业型的人才培养需求,让学生对本课程的认真学习,建立对电力行业及其相关知识的基本认识,能够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扎实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分析、暂态分析以及常见的故障分析和相关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制作毕业设计和实践实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培养目标的确定。该院重点以岗位和职业资格要求为依据,使学生通过在校的努力学习4年的专业知识,不但掌握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同时拥有专业的就业技能,毕业之时能够获得毕业证和多张技术证书。
(2)课程体系的重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以社会需求的职业岗位为核心,建立适应相应的岗位需求的技术性人才,故而重点突破整个课程框架中该课程的主线地位,有效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课程培训学习,构建具有我院特色专业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3)整体课程的设置。针对当前社会的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从社会岗位需求考虑,把握以工作任务为要领,经过对学生在校期间对课程的专业学习,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目标,让专业课程的内容能满足社会中对该行业岗位或相关多岗位之间工作上的专业知识技能需求。
(4)以项目为主体建设专业核心课程。重点打破传统的以课堂讲授知识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适应社会中企业或公司的工作岗位任务为中心,集中精力组织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项目中,同时又能在执行项目过程中熟悉所学理论知识。
2 “电气工程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通过校企合作是本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共同开发、开发的具体方法如以下几点。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9篇
电气自动化工作人员的专业化
我国的电气自动化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最大的缺陷就是企业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培训力度不够。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此重视不够,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一般都比较简单,因而忽视了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因此,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和安装过程之中,电气自动化企业一定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不仅仅要让他们明白其具体的操作流程,还要保证工作人员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尽量将电气故障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电气自动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重要。
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的应用
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研发过程中,应该采用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才能对自动化的设计、调试、运行和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节约投资。只有保证系统开发的平台处于独立的状态,才能够进一步实现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进而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因此,统一的系统开发平台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中也显得非常重要。
突破电气自动化领域中的关键技术
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电气自动化设备生产基地,同时一些关键技术也取得了突破。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在电气自动化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这要求我国的技术研发人员继续进行大量的开发和研究,早日解决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2.4电气自动化装备生产的安全性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电气自动化装备生产过程中,应该重视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然而,我国有的电力企业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节省成本而减少了安全防护,造成了很多安全事故。因此,我国很多企业在完善电气自动化装备生产的安全性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2.5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创新
电气自动化技术需要创新,才能满足各个领域不同的需求。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技术创新时,要坚持引进和吸收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6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通用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通用性能够保证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也能对企业进行更加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缺少了技术的通用性,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
2.7电气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市场化
在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研发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市场的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还应该对一些关键技术的设计和研发增加资金的投入,进而保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便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的需要。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0篇
我国以工业为导向的市场经济体系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更新、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由于其编程周期短、控制灵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工业产业的综合效率,满足工业自动化流程的技术需求,加快构建工业化社会的进程。在满足我国传统工业技术需求的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重要性在商业中得到体现,商业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将智能设备与自动化系统进行总线连接,实现信息一体化,使企业及时、全面的了解商业信息,大幅降低后期投入成本。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1篇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制造出大量的产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需要继续应用工业电气自动化这种技术。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了解到该技术在我国的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因此,为了让工业电气自动化在我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应当注意以下两点。其一,规范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领域的相关行业标准。其二,不断提高我国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2篇
(1)统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电气自动化工业控制体系的健全和完善,与拥有有效对接服务的标准化系统程序接口是分不开的,在电气自动化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计算机现代化科学技术等,推动电气自动化工业控制体系的健康发展和科学运行,不仅能够节约工业生产成本、降低电气自动化运行的时间、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还能够简化电气自动化在工业运行中的程序,实现生产各部门之间数据传输、信息交流、信息共享的畅通。例如在有效对接相同企业的EMS实践系统、ERP体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动化技术与计算机平台科学处理生产活动中的各类问题,统一办公环境的操作标准,另外在统一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标准还能够推动创建自动化管理的标准化程序的进程,解决不同程序结构之间的信息传输问题,因此,可以将其作为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业的未来发展应用主体结构类型。
(3)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工业应用平台。完善电气自动化系统工业应用平台则需建立健康、开发、标准化、统一的应用平台,对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的规范化设计、服务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良好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工业应用平台能够为电气自动化控制工业项目的应用、操作提供支撑保障,并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在系统运行的各项工作环节中,有效的缓解工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实践、应用所消耗的经济成本,同时还可以提升电气设备的服务效能和综合应用率,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独特的运行系统目标。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工业项目工程的客户目标、现实状况、实际需求等运行代码,借助计算机系统中CE核心系统、操作系统中的NT模式软件实现目标化操作。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3篇
用电系统是电厂发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发电机能有足够的电源保证。其中,电厂用电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能够保证用电系统性能的有效发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基于电厂的安全、稳定、可靠要求,是保证电厂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力量。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通过对电厂用电系统的实时数据收集,对设备状态情况进行分析,在实时监视状态下实现电气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在不断改进和发展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时,该技术具有越来越广的应用空间。根据近年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预见该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向更为先进的控制技术、提高用电系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能耗、环保节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优化、协调电厂的设备技术等方面。本文一方面回顾近年来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另一面来展示该技术发展的成果。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4篇
摘要:电气自动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电气工程领域中较为广泛使用的核心技术之一,不仅反映了企业电气项目科技创新程度,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电气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而且降低了电气设备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复杂度,而且为企业的生产带来了更为丰厚的经济利润。为此,本文对电气工程电力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主要体现与应用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劳动强度;电气工程;经济效益
电气自动化作为一种现代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与高效生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与居住环境,同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电气系统自动控制与调节能力的提升,并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1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分析
1.1智能控制技术
1.2自动仿真技术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信息与数据,而利用自动仿真技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高效的处理,同时还能为电力系统提供运行操作环境和实验仿真环境,当系统中发生故障时,可以利用仿真环境对故障进行模拟,进一步分析发生故障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同时在电力系统的设计与测试运行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动态监控技术
与传统监控技术相比,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结合了SCADA和GPS,对电力系统运行时所生成的数据实时的测量与通信,进而对电力系统实现动态的监控,为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和电力工程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2电气工程中利用电气自动化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分析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5篇
1、程序接口应标准统一
3、开发统一应用系统平台
为了使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工业生产有效进行,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开放、健康的应用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优秀的应用系统平台能够能够为工业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各项操作提供支持,并为系统实际作用的发挥提供辅助作用。它能够降低系统使用消耗的费用,提高电气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提升整个系统的服务效率。同时,该平台的建立还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独立的系统目标实现。在实际运用中,根据工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客户目标进行代码运行,下载相应代码至硬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中即可。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6篇
电气自动化的应用电气自动化是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软硬件、强弱电等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电气工程可以实现自动化管理和控制,电气自动化是电气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电气企业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同时,电气自动化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对工业有重要帮助,农业、开采业等也离不开电气自动化。计算机与电气自动化紧密相连,OPC(OLEforProcessControl)技术和Microsoft平台与电气自动化相结合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与计算机的结合,电气自动化变得更加简单灵活,人们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设备进行数据信息的传递,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既提高了工作量又降低了成本。
电气自动化的现状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水平良好。应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
(1)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集成信息化:电气自动化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向两个方向渗透。分别是企业管理层的纵向渗透和电气操作系统的横向渗透。电气自动化向企业管理层的渗透是指管理层通过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生产数据、人事数据等进行存取;电气化操作系统的渗透是指对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获得这些设备的运行参数。通过电气自动系统的集成化,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电气自动化的维护变得更加简便:当前大部分电气自动化企业采用PC人机界面控制系统来控制电力的运行,以此确保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使得操作变得安全、方便和灵活,在系统维护上更加简单容易。
(3)电气自动化系统分级控制的运用:电气自动化系统是通过一根串行电缆控制中央控制室的计算机,监视软件和CPU,将变频器、智能仪表、马达启动器、低压断路器等设备连接在一起,然后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双向传输。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7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一体化教学 技工院校
电气自动化专业大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以及应用性,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操作提高自己的技能。对于技工院校学生而言,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技校生就业岗位大多是从基础装配工作做起,为此,需要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精神。
一、新常态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常态下的制造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新方向,确立专业职业岗位。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体现在:电气设备的组装、运行、维修、调试以及电气产品的开发等;机械与电气联合制造产品的装配、运行、维修、调试等,比如数控机床电气设备。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含义
一体化教学模式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同一课时内,由一名或者两名老师共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理论与实践交替学习,从而使得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
1.优化课程,使课程与企业生产有机结合
电气自动化专业的特点是非常抽象,理论性强。技工院校学生系统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知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很有必要优化课程,使课程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践。PLC、触摸屏、电磁阀、汽缸等都具有比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讲授这些知识时,可以以项目为单元安排一体化教学。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供水灌溉控制系统,学生可以将PLC、触摸屏、传感器、可编程控制器、马达等设备设计成一个供水灌溉控制系统。这种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于学生将来进入社会以及为企业生产提供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教师队伍一体化
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要求教师更多是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能有效传授理论知识,又能进行实践指导。教师要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比传统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能够有效保证一体化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学过程一体化
在进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项目设计是一体化教学的基础,项目的选择要体现应用性,具有典型意义,否则会失去“项目”的意义与价值,项目的确立需要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与企业、行业合作办学,共同开发课程。
教学过程一体化指的是把课堂搬到实习实训基地中。在一体化教学中,要处理好三个层面的关系,即理论与实践关系,建立工学结合模式;发挥教师的指导性,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处理好学生学与做的关系。
四、电气自动化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岗位剖析
技工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面向的岗位主要是电气维修、自动化仪表安装与调试等。技能证书主要是电工上岗证、维修电工、电气工程师等。
2.培养目标
知识结构:一定的文化知识,如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文化等;电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自动化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 AutoCAD、PLC、供配电系统维护等。
能力结构:提高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自学能力,会运用一些电工电子测试工具,会运用AutoCAD等软件绘制简单电气自动化工程图,会对简单电气工程系统进行设计、调试与维护。
3.考核评价一体化
建立多元化评价系统,具体方案:在每个项目完成后,由指导老师与企业人员共同评价学生完成项目的优劣,并且把项目评价结果告诉学生,该项目过程评价的分值所占的比例最大,另外发挥笔试以及平时表现作为考核评价的辅助作用。这种一体化考核评价是一种以过程操作考核为主,平时表现以及笔试为辅的考核评价体系。
4.毕业设计过程的一体化
一体化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过程,突出强调了学习技能,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为此,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加强与社会各行业的联系。技工院校应该以一体化教学思想为指导,不仅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贯彻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毕业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实施一体化模式,从而有效促进产学研发展。
五、小结
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一体化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归纳,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探讨出适应技工院校自身实际情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技工院校教学质量,促进技工院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8篇
(一)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家庭厨卫中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较之前提高了很多,越来越多的人为了便捷的生活选择在家庭厨卫中使用电气自动化产品。走进厨房,目之所及的家用电器多半都是电气自动化的产物,比如电饭煲、电烤箱、电磁炉、微波炉、三明治机、烤面包机、洗碗机、排油烟机、豆浆机、消毒碗柜等,对人们来说最早,最常见的厨房电子自动化产品应该是电饭煲,电饭煲在早期中,整体作用还是比较一般的,随着行业竞争压力,也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的电饭煲加入了模糊控制芯片,进一步的节省了时间和电力,做出的饭味道也很不错。在卫生间中,也可以看到很多电气自动化的产品,比如热水器的使用,热水器能够自动上水、自动调温、自动加热,方便居民日常洗澡。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电气自动化在不知不觉中渗透进了我们的周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二)电气自动化产品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电气自动化的产品在校园教育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近几年来,国家推行的多媒体教学,这是以多媒体设备为媒介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比如学校中的自动贩卖机,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小的生活用品。
(三)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娱乐活动中的应用
电器自动化产品在社会娱乐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娱乐活动是帮助人在工作学习之余进行休闲放松的一种方式,对于现在的年轻人,娱乐的方式呈现多样化的模式,但几乎每个人的娱乐都离不开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帮助,比如手机游戏、游戏机、抓娃娃机等,给人提供了丰富的娱乐选择。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19篇
电气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2)信息化:信息化能够使工作中的每个模块结合起来,使系统具备综合处理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达到自动化和控制能力的统一。
(4)统一化:电气自动化系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系统基于WindowXP的控制系统,用户在使用时需要运行一个统一的平台。
电气自动化的标准化与市场化
(1)自动化系统程序的接口标准化:在企业运行ERP与MES时,以微软公司的技术作为载体,通过PC平台自动化操作可大幅度降低工程使用的费用和时间。同时,自动化系统程序的标准化也为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提供了便利。最重要的是电气自动化、标准化对方案解决过程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标准化的接口对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的交换排除了通讯障碍。
(2)电气自动化产业的市场化:电气自动化在社会和生产的影响下,不断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不断对自身进行优化升级。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不断深入开发与改进,也逐渐加深了电气自动化在产业中的重要性,并且在提升产品的自制比率和有效配置所有资源有非常大的作用。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20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实践;教学
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是培养具备电子电器设备的安装程序、调理机器、使机器成功运行和机器维修能力的专业性和综合性的技术人员。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就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是由于现今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有规范计划性、师生资源不理想、学校实训设备差、技术水平有限等缺陷;实践一直是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的“心头病”,实践与理论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一直得不到相互促进,导致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也处于不理想状态。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素质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在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学校教师对实践教学不重视
我国传统教学基本上都有“满堂灌”的错误方式,虽然有实训课,但实训课科室较少,而且在实训课上,教师一般值是粗略讲解一下课本上的知识,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虽然课本上也有操作图,但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毕竟有限,这是教师对实践教学的不重视。有学者对部分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这些院校基本没有校外实践,校外实践要和企业进行联系,以保证学校学生能有定时定点的实训单位,但其过程相当麻烦,也需要发费一定的资金,所以院校并没开展此类实践活动。
2、高职学校实践器材设备陈旧
虽然学校按照国家标准进购了一些电气自动化设备,但用的时间却很少,尤其有些学校的设备已经陈旧不堪了,但是院校仍没有进行更换,而设备的发展、更新速度学校也跟不上,一般都是设备都已经好几年了,学校才刚刚用上,这就使得有些功能学生没有学习到,造成学生对设备的理解层次低,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缺少师资力量,师资力量弱
目前由于大幅度的扩招,导致学校对教师的数量需求增加,但因为学校准备不够充分,学校教师有时要担任好几个课时,导致教师没有时间对教学方式进行更深刻的研究。而学校对教师的培训也是少而又少,老师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继而用传统的方法教学生,学生也就一直得不到更好的学习和发展。这样导致学校师资架构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1]。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解决办法
1、对实践教学予以重视并建立健全的实践管理体系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实践教学只采取“点到为止”的教学方法,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应当有效的将实践运用到教学当中,俗话说“实践出真知”,这确实能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一套健全的时实践管理体系,者应当包括:实践的校内实训、实践的校外实训以及定期的实践的实训考核。实践的校内实训主要是指在学校学习了理论知识后进行深刻的了解;校外的实践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对参加共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有一个全方面的深层的认识;实践的实训考核主要是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只有先建立了健全的实践管理体系之后,师生才会对实践教学予以重视,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能达到理想状态。
2、及时更新维修高职学校实践器材设备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本身就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强的专业,要想学好这一门学科,实践必不可少,所以高职院校应当及时更换实践所需要的器材设备,这样学生不仅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走在新技术的前沿,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当代科技发展的态势特别注重专业间的交叉、融合,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的高度结合,实现生产线的柔性化和智能化[3]。所以想让学生走在技术的前沿,应当及时更新维修高职学校实践器材设备。
3、增强师资力量,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因为它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而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启发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人生。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不仅要对理论有很深的理解,对实践也要有很高造诣;并且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领会。但时代总是在不断地进步所以学校应当在学校开展培训课,培训教师的实践能力,另外还可以请校外知名实践教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对校内师生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演讲和探讨。要成功塑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途径,实现专业教师的“双师型”发展,优化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保障。
通过以上分析,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中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本文主要对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对当前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但本文对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还存在不足,这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高职电气自动化教学理论与实践能更加的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章小印 欧阳慧平 肖军.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3:87-89.
[2] 张银歌 陈志飞.论高职电气自动化实践教学的新方向[J].科技视界,2013,24:52.
电气自动化论文范文 第21篇
技术更新不及时,能源损耗严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我国自动化工业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经济效益与能源利用相对失衡,违背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不断更新的条件下,为顺应现代化工业发展要求,较多新型智能化电气设备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地保证了工业生产的质量。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当前的工业生产实际中,存在着新技术更新不及时、理论与实际难以契合的问题,对能源耗损产生较大影响。就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范围而言,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在推动信息时代发展进程的同时,造成不容乐观的能源损耗与环境污染。我国是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工业能源损耗占较大比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不成熟、电气自动化系统管理的不规范,对我国整体实现工业节能目标产生一定阻碍,不利于我国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掌握不全面,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储备已满足不了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的基本需求,技术人才的紧缺和技能水平较低,是企业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企业技术人员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工程中,缺乏系统标准的参考依据,以当前不完善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成果为导向,运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进行电气工程建设,从而增加了企业经济成本,不利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随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日益完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逐步向集成化方向靠拢,由于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集成化技术起步较晚,技术人员技术掌握不扎实,系统集成化程度较低,不能实现系统与功能间的有效连接,资源的有效共享受到一定制约,侧面对企业投入成本的增多作出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应用也存在一定弊端,为方便企业的统一管理,企业会用自己开发的程序端口传递数据信息,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得不到有效保障,进一步提高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操作的标准与成本。
电气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
近年来,工业生产安全逐步得到重视,电气工程质量是工业生产安全的核心部分,在电气工程实施过程中,电器工程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工业产业的生命。调查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大多数工程单位为减少成本,削减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施工质量上人力、物力的投入。在电气工程施工的实践中,由于施工人员对质量管理安全缺乏必要的重视,检测结构与监管制度不匹配,导致电气工程质量达不到规划标准,为企业工程质量埋下安全隐患。
本文由admin于2023-11-20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