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决策范文(共3篇)
- 范文
- 2023-10-26 14:01:39
- 227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1篇
【论文关键词】提高教师地位理论模式启示
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质量和水平的竞争。为此,不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贯重视教师问题,世界各国也始终把提高教师的地位、作用,优化教师的生活与学习条件当作国家繁荣、民族振兴的重要举措。我们可以从西方各国探索提高教师职业地位与待遇的各种理论和实践中得到启示。
一、西方提高教师地位的理论模式
(一)专业化理论
一是社会政治地位的保护。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采取立法的形式,将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管理系列,确保从事教育职业人员的社会政治地位。
二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西方多数国家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普通公务人员的工资,如日本法律规定,教师工资要高于一般公务人员工资的30%-40%,后来又增加了骨干教师特殊业务补助费。
三是专业资格制度。从学历制度、资格证书制度、试用证书制度和考核制度等方面,严格教师从业人员的数量与质量。
四是严格教师学术进修制度。无论是高校教师,还是中小学教师,均要定期脱产进修。
(二)社会环境决定论
社会环境决定论,即“外控式理论”。这是西方国家20世纪50-60年代的主流思想,以美国学者勒温为代表。这一理论认为,解决教师职业社会地位和角色形象问题的关键在于社会环境条件,因为影响和决定某种职业社会形象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利益、社会地位、职业声望等外部社会条件,因此,要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就必须从大幅度提高工资待遇、福利报酬方面入手。该学说对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时期制定“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从教,确保教育人才的稳定”的社会政策,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和教育紧缩政策的实施,“外控式”观点逐渐被新的学说所取代。
(三)人格素质决定论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2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就业体制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就业政策从九十年代的“统包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并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10万人,毕业人数剧增导致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及对策的提出势在必行。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备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研究表明,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其职业决策,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行为的坚持性及努力程度也越高,成就愈大。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如何做出成功的职业决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针对师范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的师范生。发放问卷900份,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792份,其中男性266人,女性526人;农村564人,城镇228人;单亲39人,双亲753;一年级224人,二年级280人,三年级200人,四年级88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彭永新教授和龙立荣教授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选择目标能力、制定规划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5个分量表组成,共39道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1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1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性别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
注:表中显示的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标准差(m±sd)表示p<0.05
从表1中看出:男女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五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单双亲差异
表2师范院校大学生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单双亲差异的显著
从表2中看出: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的师范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3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差异方差分析
表3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多重方差进行分析,发现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存在显著差异(图1、图2),认为一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自我效能上显著比三年级高。
注:1.00表示大一,2.0o表示大二,3.00表示大三,4.00表示大四。
3分析与讨论
林志红,朱锋(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这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发现男师范生和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这可能是因为在师范院校中,女生人数比例较高,在这样的氛围下,女生的自我评价高,自信心较强。
将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师范生自我意识强,肩负更多的家庭责任,生活压力大,想选择更好的职业来弥补家庭缺陷。
从表3、图1、图2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显著高于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在这两个因子上均有一定回升(图1、图2),这和林志红、朱锋的研究有相同之处。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年级学习目标不同,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能力比较欠缺。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计划能力,就业与考研资料的信息收集能力强。
4本研究对师范学校教育的启示
4.1注重培养男师范生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郭敏的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均低于男大学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原因是师范院校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女教师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男教师,这样的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女生的自信心及男性的压力。因此在师范院校,要更加关注男师范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能力,培训更多的男教师,从而促进男女生在教育事业上的同步发展。
4.2更加关怀单亲家庭师范生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大,给自己定的目标高,这容易产生更多的压力,一旦目标无法实现,会产生挫败感,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多关心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生活压力。
教师职业决策范文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对策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和就业体制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就业政策从九十年代的“统包分配”向“自主择业”转变,并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已达到610万人,毕业人数剧增导致就业岗位供不应求,再加上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对大学生职业决策的研究及对策的提出势在必行。
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是指决策者在进行职业决策过程中对自己成功完成各项任务所必备能力的自我评估或信心。研究表明,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影响其职业决策,个体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水平越高,个体行为的坚持性及努力程度也越高,成就愈大。研究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如何做出成功的职业决策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重针对师范生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师范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并提出相应对策。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被试来自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洛阳师范学院、周口师范学院、南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等六所高校的师范生。发放问卷900份,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792份,其中男性266人,女性526人;农村564人,城镇228人;单亲39人,双亲753;一年级224人,二年级280人,三年级200人,四年级88人。
1.2研究工具
采用彭永新教授和龙立荣教授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该量表由自我评价能力、收集信息能力、选择目标能力、制定规划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5个分量表组成,共39道题,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结果
2.1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性别差异比较
表1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性别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
注:表中显示的是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平均分±标准差(M±SD)表示P
从表1中看出:男女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中的五个因子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单双亲差异
表2师范院校大学生总体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单双亲差异的显著
从表2中看出: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的师范生。在自我评价、收集信息、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3师范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差异方差分析
表3师范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年级影响的方差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的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评价、选择目标、问题解决三个因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运用多重方差进行分析,发现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存在显著差异(图1、图2),认为一年级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自我效能上显著比三年级高。
注:1.00表示大一,2.0o表示大二,3.00表示大三,4.00表示大四。
3分析与讨论
林志红,朱锋(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自我评价和职业规划这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女生。本研究发现男师范生和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这可能是因为在师范院校中,女生人数比例较高,在这样的氛围下,女生的自我评价高,自信心较强。
将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后发现,单亲家庭的师范生在选择目标上显著高于双亲家庭(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单亲家庭的师范生自我意识强,肩负更多的家庭责任,生活压力大,想选择更好的职业来弥补家庭缺陷。
从表3、图1、图2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师范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一年级学生在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上显著高于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在这两个因子上均有一定回升(图1、图2),这和林志红、朱锋的研究有相同之处。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年级学习目标不同,低年级学生进入大学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收集信息和制定计划的能力比较欠缺。高年级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计划能力,就业与考研资料的信息收集能力强。
4本研究对师范学校教育的启示
4.1注重培养男师范生
根据华中师范大学郭敏的研究表明,女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均低于男大学生。但本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师范生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得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笔者认为原因是师范院校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师范院校女教师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男教师,这样的环境无形中增加了女生的自信心及男性的压力。因此在师范院校,要更加关注男师范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其自信心和能力,培训更多的男教师,从而促进男女生在教育事业上的同步发展。
4.2更加关怀单亲家庭师范生
研究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选择目标这一因子上高于双亲家庭的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好的现象,但从另一方面则反映出单亲家庭的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大,给自己定的目标高,这容易产生更多的压力,一旦目标无法实现,会产生挫败感,引发心理问题。因此学校应多关心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社会支持,减轻生活压力。
本文由叁佰于2023-10-26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2941.html
上一篇
公司清算报告(汇总44篇)
下一篇
小学美术教学计划(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