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发言稿(共5篇)
- 演讲稿
- 2023-10-17 09:51:23
- 210
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发言稿 第1篇
张五常经济学家论文
张五常
开放分类: 商业人物 经济学 经济学术语 自由撰稿人
张五常-简介
张五常
张五常(1935年12月1日-),香港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系。
张五常教授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于1935年出生在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曾随父母到广西避难,耳闻目睹中国内地农村之艰苦,从小起就希望中国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其著作《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
张五常-经历
1935年 -- 在香港西湾河太富街十二号二楼出生。
1938年 -- 到邻家念幼稚园,老师叫吴姑娘,与其哥哥同校。
1941年 -- 十二月日本占领香港, 后先到澳门,经惠州,曲江(今韶关),最后避难至广西桂林,柳州等地。
1945年 -- 返港后求学广东佛山华英中学,考学不入,升学后又降级,最后被开除。 1948年 -- 就读香港湾仔书院。
1952年 -- 就读香港皇仁书院,第一年留级,重读一年后中文仍差一分才及格,因而被开除学籍。
1954年 -- 在香港父亲的文来行工作,习摄影。
1954年 -- 赴加拿大多伦多求学,无果,曾从事摄影。
1959年 -- 就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商科,后转读经济。
1961年 -- 攻读硕士学位,导师赫舒拉发。
1963年 -- 攻读博士学位,博士资格口试不过,导师赫舒拉发和现代产业经济学创始人艾智仁。
1967年 -- 在长堤大学完成博士论文《佃农理论》,同年到芝加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69年 -- 转到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后被聘为教授。
1982年 -- 为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系系主任。
-- 退休。并开始着手著写>。
-- 屡访各大学演讲,在大陆掀起“张五常热”。
-- 遭美国政府指称逃税而遭通缉,委托律师控告美国政府。
-- 为罗纳德?寇斯(Roland. H. Coase,1910- ) 著写小书>大获好评。
张五常-其人其事
1959年起,张五常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
他早年师从现代新制度经济学大师阿尔奇安和科斯,科斯称张五常是最为了解他的思想真谛的人;他与现代产权大师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其思想互相影响与激励;他与大多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交往甚笃,张五常香港的家往往成了他们进人中国的桥头堡;他多次陪弗里德曼来中国,与_畅谈中国改革之大要;他也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发大典,被奉为嘉宾;他被选为―美国西部经济学会会长,这是第一次授予美国本土之外的经济学家的殊荣,等等。此等际遇,在中文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恐怕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但是,这只是张五常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张五常还是中文世界最好的经济学散文家,他的《卖橘者言》风靡一时;他是著名的摄影家,可与香港著名的摄影家简庆福等人一比高下;他对书法艺术了如指掌,在谈到中国各家各派的书法艺术时真是龙飞凤舞,愉悦之情洋溢于表。
博士论文,一鸣惊人
1959年起,张五常进入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1966年初,张五常以“佃农理论:应用于亚洲的农业和台湾的土地改革”为题作为博士论文的开题报告,并写了十一页的提纲,希望能听取老师们的意见。
阿门・阿尔奇安:张五常的导师
张五常的《佃农理论》后来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例如,由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理论经典文选中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一书,在选出这个学派最有影响与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张五常教授就有4篇入选,而其中两篇就是本书的主要章节。
与科斯神交,深受赞赏
约翰逊是当时研究佃农理论的权威,张五常对他的分析手起刀落。约翰逊不仅不介意,还再三要赫氏催促张五常申请芝大每年一个的奖金。1967年秋天,张五常到芝加哥大学任职,并在开学后几天就到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拜访了科斯。张五常和科斯成了好朋友。
即使80年代张五常到了香港,一位教授路过香港,告诉张五常一个故事。科斯到他们大学演讲,听众济济一堂。在演讲中,科斯直截了当地说,引用他的思想的人都引用得不对。到了个人提问时,一位听众问道:“当今之世,有没有一个引用你的思想的人是引用对了的?”科斯回答说:“只有张五常”。怪不得科斯在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奖仪式的演讲词中,多次提到张五常教授对新制度经济学的重大贡献。
最受欢迎的教授,“最劣的教师”
1991年,在香港大学一些所办的“最差教学奖”的选举中,张五常被选为“最劣的教师”。张五常荣登劣座,几乎全香港哗然!其实,这十分自然,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教育模式及标准,张五常的教学肯定会与其要求不合。
张五常讲课,从来不备课,也没有讲义,更不在黑板上板书。在他看来,自己天天思考的经济学,备课是多此一举。即使是正式场合的演讲他也不会有多少准备(如:1991年到瑞典对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演讲,到美国任西部经济学会会长的演讲)。
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的第一人
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之一
率先将新制度分析系统地运用到中国经济问题研究的第一人,非张五常莫属了。张五常受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科斯、阿尔奇安和德姆塞茨亲传,与诺斯、巴泽尔共事多年,耳儒目染,一代新制度经济学宗师呼之欲出(科斯在他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演说中多次提到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贡献(科斯,1994)。诺斯也多次提到张五常对他经济思想的影响。)。张五常对新制度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应该是把制度分析的方法系统地引入到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张五常将产权制度的分析方法应用在台湾的土地改革上并创立了“新租佃理论”。
张五常以纯粹的制度分析对中国的农业改革、城市企业改革、中国金融改革及中国腐败等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论点。可以说,20世纪整个80年代张五常完全献身于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分析、政策建议,其在香港用中文写的《卖橘者言》、“中国的前途”、“再论中国的前途”、“中国的经济革命”等著作一时洛阳纸贵,风流万千,影响了中国整整一代的改革者及青年学子。
张五常-经典之作:《佃农理论》
《佃农理论》
《佃农理论》之价值随着时间推移其重要性越来越大,它不仅成了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而且其中的几文在期刊上发表后也成了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例如,由
EdwardElgar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理论经典文选中的《交易费用经济学》一书,在选出这个学派最有影响与代表性的40篇文章中,其中两篇就是《佃农理论》的主要章节。
《佃农理论》主要是以现代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对分成租佃制作出了新解释,推翻了以往的传统理论,建立了“新佃农理论”。其理论的要义是透过某些因素的变动,不管是分租、定租或地主自耕等,其土地利用的效率都是一样。如果产权弱化,或是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时,将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如果能确定土地为私人产权,明晰产权制度,允许土地自由转让,这是使生产要素与土地发挥最大效率的不二法门。这种由案例实证中演绎出的一般理论后来成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经典之作。
张五常-个人著作
1967年《佃农理论》获得芝加哥大学政治经济学奖。在华盛顿大学期间,张五常曾五次获得美国科学基金会研究资助,从事交易费用、合约理论、香港租屋合约及发明专利的研究。1967年起张五常从事顾问工作,曾受聘于美国电话公司、美国和加拿大政府机构,以及美孚等多家石油公司,从事多年的石油工业的合约研究(其研究成果深为学界赞赏,但由于版权问题,其成果无法让世人分享。)
主要论文有:“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交易成本、风险规避以及合约安排的选择”、“合约结构和非专有资源理论”、“价格管制理论”、“企业的合约性质”、“交易成本范式”等等。
以下为著作集:
? 《卖桔者言》-为张五常通俗经济学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本
《卖桔者言》
? 《佃农理论》-为张五常之毕业论文
? 《经济分析》
? 《中国的前途》
? 《再论中国》
? 《学术上的老人与海》
? 《中国的经济革命》
? 《随意集》
? 《凭栏集》
? 《世界经济学》
? 《经济大观园》
? 《狂生傲语》
? 《离群之马》
? 《经济的看相与把脉》
? 《经济大时代》
? 《中国的前景》
? 《大哉斯道》
? 《经济学的缺环》
? 《五常谈学术》
? 《张五常英语论文选》-为张五常过往所写之英语论文结集
? 《经济解释》 -分四卷卷一科学说需求;卷二供应的行为;卷三制度的选择;卷四五常学经济.
宏观分析的失误(之一):皇帝的新衣还要穿多久?
标签: 张五常 宏观经济学 分类: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08-31 08:22 尽管我不同意,经济学有微观与宏观之分。微观是指价格理论,别无其他。传统上,价格理论分析资源使用与收入分配,其广阔度通常止于市场。起自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不是指国家或人口的广阔度,而是着重于传统微观分析少注意的项目,例如国民收入、政府债务、调控政策、失业话题等。有些题材,例如国际贸易,是微、宏二观皆涉及的。
二百多年前起自斯密的传统,资源使用属微观,收入分配属宏观,但他没有用上这些术语。凯恩斯重视失业与经济不景,宏观的范畴改变了。货币问题与商业周期的分析一般落在宏观的范围。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新制度经济学,今天搞得不称意的,属微观。如果我们不管不称意的一面,回复到六十年代的看法,这门「新」学问了不起。当时新制度经济学的出发点是从局限转变的角度看世事――我是这样看――其分析牵涉到的局限变化远超传统的微观与宏观分析,原则上这发展可以圆满地处理这二「观」有所不逮的话题。可惜当年持有这看法的行内朋友不多,而后来还坚持下去的只有几个。博弈理论与无从观察的行为术语引进得太多,坏了大事。
我自己坚持的路向是清楚明确的,可惜不易走:真实世界的局限要调查得深入。范畴也清楚:理论主要是需求定律,把所有的局限转变阐释为价格或代价的转变,把所有约束竞争行为的安排处理为合约安
排。这样,无论宏观、微观、货币观、政治法律观等话题皆可通过这范畴作分析。局限转变是真实世界的事,要有充分的掌握;需求定律要运用得老到。因为局限转变可以翻为价格或代价转变,这范畴属价格理论。不容易,局限转变的掌握往往是艰巨工程。可幸操作熟习了会容易一点。世事重复,经验可教,有解释力的经济学要讲年岁。 历来不用传统的宏观分析,但回顾以往三十年,自己写下的「宏观」推断可真不少;也有好些没有写下来,只是对朋友说了。比他家的推断较为准确吗?读者可自行判断。我不走传统宏观分析的路,因为我认为这分析有严重的失误。
凯恩斯――尤其是凯恩斯学派――对世事的解释力弱不是我首先提出的。上世纪六十年代不少学者注意到。当时他们要发展「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是大话题。没有大成,可能因为「微观基础」掌握不足。局限的转变坐在办公室内不容易猜中;需求定律不是简单的学问――读者可参阅拙作《科学说需求》的神州增订版。
让我分点说说传统的宏观经济学的不足处吧。是当年的「宏观」,我没有跟进后来的发展。认识几位新宏观的主将,但没有跟进他们的学问。比我知得多的同学要看看本文提出的「宏观」失误是否还存在。
(一)储蓄与投资不是两回事
凯恩斯及其学派把储蓄与投资看作两回事:前者是漏失(leakage),使消费减弱因而导致不景及失业;后者是注入(injection),因而增加经济活力。该理论说,一个经济的意图储蓄量与意图投资量在边际上
相等是均衡点。这分析说,虽然可以观察到的储蓄与投资难分,但意图的可不一样,后者只能在均衡点上相等。
跟凯恩斯同期的费雪,在他的经典《利息理论》中,含意着的是储蓄与投资永远是同一回事,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分什么意图什么不意图。他没有言明,是我反复重读得到的结论。费前辈之见:收入消费后余下来的是储蓄;今天不消费改作明天才消费是投资。换言之,费雪的储蓄是今天看收入不消费余下来的,投资是今天余下来的用作明天的消费。二者是同一回事,只是时间的角度不同。因为投资一定要让时间走一程,利息于是出现。利息一方面是投资的回报,另一方面是提前消费之价。
弗里德曼曾经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不少朋友认为深。当时我接受了费雪,加上自己的阐释,认为浅。弗老问:一位仁兄花巨资购买了一幅油画挂在墙上,是消费呢,是储蓄呢,还是投资?我的答案三者皆是,只是消费那部分通常不大。油画挂在墙上,每次观看或让亲友欣赏是消费。原则上该画作可以租回来,付出的租金是消费。不租,自己买下来,挂在墙上,每天放弃了的租金收入,或放弃了的利息,是消费。余下来的画价所值既是储蓄,也是投资。储蓄与投资皆可赚可蚀,该画价的上升是投资或储蓄的回报。当然有机会亏蚀,但收藏艺术作品的人一律希望其价上升,或希望在通胀下保值,消费只是放弃了的利息。拥有该画作的物权带来的满足感有其所值吗?当然有,但任何储蓄或投资或多或少会带来类同的满足感。我认识一些朋友喜欢天天在家中算身家,或数着自己拥有的钞票为乐。这些行为也算是消
把钱存放在银行是储蓄,但也是投资,有利息的回报。银行一定要转贷出去给其他消费者或投资者才可以不亏蚀。银行不付息或负利率的情况出现过,但那是起于货币政策有所失误。把钱藏在家里,放在床下底,不用,称作贮藏(hoarding)。这是最接近凯恩斯学派的「漏失」概念。同样,我的母亲二战逃难时携带着一些黄金,不到危难之际不用。这样的行为是购买安全或购买保障,像上文的购买油画的仁兄那样,利率的放弃属购买保障的消费,贮而不用的属储蓄,也是投资。 四十多年前弗里德曼告诉我,不少人奇怪地在家中贮藏着很多钞票。这种行为,如果只在今天的发展中国家出现,我会说贪污是原因。弗老当年说的是美国,那是四十多年前,不知今天这样的行为是否还普及。我不怀疑有些人不相信银行,有些人数钞票为乐,但更可能的解释是四十多年前有钞票在手使用时最方便。
我认为凯恩斯及其学派把储蓄与投资作为两回事看,主要因为不同的投资对就业与物品产出往往有着很不相同的效果。购买土地是投资(也是储蓄),但如果购入土地的人不动土,只是持着土地等将来,对就业半点贡献也没有。很多投资(储蓄)事项对就业与产出的贡献不大,这些贡献的大、小分歧项项不同,可以有很大的变化,说之不尽。
引起混淆的关键似乎是:当经济不景,或前景不明朗,或有战乱的恐惧,很多人会避去投资于产出或增加就业的项目。他们会偏于转向不
事产出物品的投资,因而减少工人就业的机会。自卫的行为可能被凯恩斯学派视作储蓄的意图增加,投资的意图减少。这看法不对,因为只是改变了投资(储蓄)的性质。另一方面,说「自卫」的行为会导致消费下降却没有错。从交易费用的角度看,前景不对头时较多的投资者会采取自卫行为,因而增加失业的看法是不大正确的。正确的看法,是因为交易费用的存在,投资于物品产出不容易脱身而拿回自己的投资。转向较为容易脱身回本的项目,对就业与国民收入皆不利。这可不是因为投资的意图下降了或储蓄的意图上升了。
我认为起自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是受到上述的误导而得到储蓄与投资不同的谬误。然而,当我说一个经济的前景大势甚佳时,人民会转向增加就业产出的投资,却不是一个有一般性的规律。十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大势很不错,收藏品之价急升。是的,十年以来,在北京的拍卖行拍出的古书画之价不少上升了逾百倍!这种收藏行为是物品产出为零的投资,举国的人一律这样做是会一起饿死的。
如果本文解释的是对――意图储蓄量与意图投资量相等的均衡观点是错――整个宏观分析的理论架构会塌下来。我认为该均衡是一件皇帝的新衣,不知还要穿多久?
(宏观失误之一,未完待续)
凯恩斯的无妄之灾
标签: 张五常 凯恩斯 分类: 经济学与经济学家 2010-08-24 08:11
英国经济学者凯恩斯(一八八三――一九四六)是个重要的思想家。智力惊人:罗素说凯氏是他平生遇到的智慧最高的人。博学多才:涉及的学问有多方面,著作等身,文笔流畅。兴趣广泛:桌球、桥牌、艺术收藏、芭蕾舞欣赏等皆卓然成家。口才了得:Harry Johnson年轻时有幸见过他,后来对我说凯氏与弗里德曼是二十世纪的经济学者中辩才最高的。
年多前谢世的Alan Walters曾经对我说,整个二十世纪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两位经济学者是凯恩斯与弗里德曼,二者不相伯仲,大可分庭抗礼。我认为纯从影响力的角度衡量,凯氏高于弗老。二者皆智力超凡,我认为弗老的经济天赋比凯氏高,但从多方面的学问与兴趣看,凯氏胜。二者皆二十世纪的经济学的顶级人物,可与他俩平起平坐的我要加进耶鲁大学的费雪。
文笔历来流畅的凯恩斯,写他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一下子文字变得艰深难明。我读不懂。一九六六至六七年间,我在洛杉矶加大写《佃农理论》时,一位在该校作助理教授的朋友,是瑞典人,名为Axel Leijonhufvud,也在写他的博士论文。他的论文题为《On Keynesian
Economics and the Economics of Keynes》(《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与凯恩斯的经济学》),在该校的经济系内吵得热闹,跟着出版的书举世知名。Axel是我知道唯一的博士论文还没写好就获擢升为正教授的人。当时老师阿尔钦说,他原来读不懂《通论》,但读了Axel的文稿,再读《通论》就懂了。
Axel的论文是说,凯恩斯是个一等的经济学者,但凯恩斯学派则不成。后来在芝加哥大学跟Harry Johnson等人谈及,他们认为Axel的论文是好的,但究竟凯氏的思想应否那样阐释有不少问号。
《通论》是一本我再读也不懂的`书。今天回顾有点尴尬。六十年代初期开始拼搏时,我的思维集中在产权及交易费用的局限,而《通论》是不管这些局限的。整本《通论》与交易费用有关连的是「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的处理,但不是从局限的角度入手。
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发言稿 第2篇
尊敬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阳春三月风光好 在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时机里面我们迎来了北京平谷区域发展国际论坛,参加今天活动有国家部委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朋友们,大家欢聚一堂,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还将就平谷经济社会发展为我们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这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区今后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次我仅代表_平谷区委和人民政府对论坛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不辞辛苦远道而来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志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平谷区位于北京的正东方,地处北京,天津,河北接合部,是京津冀三省市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近年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区,三化四谷经济发展思路,以全面建设首都生态第一区为目标,以加快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主要突破主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区,环渤海发展,工业强区,三产带动,努力打造生态绿谷等,作为重要首批生态环境示范区之一,平谷区荣获中国生态旅游大,首都生态经济区,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大桃之乡等诸多美誉,为首都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十一五平谷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城乡发展实现重大突破,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蓬勃成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上下呈现出了政治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目前随着国家环渤海战略深入实施,平谷区成为环渤海经济区域重要组成部分,大通道,区位,市场大生态经济优势和格局正在产生,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同志们,举行北京平谷区域发展国际论坛是我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努力将平谷建设成为首都世界城市重要功能区重要内容。
我们真诚的希望与会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围绕区域发展这个主题,畅所欲言,为我区今后经济发展提出思路,指明方向,我深信通过这次论坛的举办,我们将会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造推进实现我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为建设一个繁荣,富强新平谷做出积极的贡献,最后预祝北京平谷区域发展国际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再次谢谢大家。
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发言稿 第3篇
尊敬的邵琪伟局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由国家旅游局和西部十二省区市政府共同举办的中国西部旅游发展论坛今天隆重开幕了。很高兴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相聚在古城西安,共谋西部旅游合作发展大计,展望西部旅游发展美好前景。在此,我谨代表陕西省人民政府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论坛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旅游资源是西部的优势资源,旅游产业是西部的特色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雄奇壮丽的自然景观,多元浓郁的民族风情,使西部成为中国旅游的希望之地,未来之地。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产业,对加快西部脱贫致富,推进生态环境和文化的保护,促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部各省区市地缘相连、特色相异、利益相关。21世纪的中国西部旅游,前景美好,机遇无限。我们理应顺应时代潮流,加强区域合作,携手奋进,共同谱写西部旅游的崭新篇章。基于本次论坛“携手西部旅游,共促和谐发展”的主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坚持和谐发展理念。这就要求,大力加强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保护,充分利用西部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构建体验型、生态型、友好型、和谐型旅游商品体系。 第二,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这就要求,突出优势,打造精品,差异发展,共同进步。
第三,加强交流与合作。这就要求,加强区域旅游统筹规划,突出大特色,形成大板块,构成大线路,实现大发展。 西部旅游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不仅造福于本地区的人民,而且有利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陕西愿与西部各兄弟省区市一起,积极推进西部旅游合作的不断深化: ——共同把西部建成最舒适、最安全、最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共同把西部建成具有丰富体验和极高品位的自然生态旅游和历史文化旅游的休闲地;
——共同把西部建成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示范地。
衷心希望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们在今天的论坛上畅所欲言,不吝赐教,为实现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最后,我再次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陕西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祝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在陕西工作顺利,心情愉快!
谢谢大家!
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发言稿 第4篇
郎咸平在台湾东海大学读书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有一次,美国一位非常着名的微观经济学家来学校演讲,他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在演讲中讲述了许多新的经济观点。
那位美国教授离开以后,郎咸平给那位教授写了一封信,讲了自己对于世界经济的许多稚嫩看法。没有想到,那位美国教授竟然真的给郎咸平回了信,他在信中说:“一个年轻人有如此的激情,你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郎咸平却非常受鼓舞,他念完本科以后又念研究生,可尽管如此,他的成绩却依旧很差。研究生勉强毕业后,郎咸平想出国念书。他的老师对他说:“郎成平,你的水平这么差,就找个银行上上班算了,而且还有房子分,薪水和福利也很不错!”
郎咸平听了老师的劝导,于是去一些银行应聘,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面试之后,结果没有一家银行要他。失落之余,郎咸平想起了那位美国教授给他的回信,不禁来了精神:“我将来一定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别说是他们没有录取我,即便是来求我,我又哪能就这样委身于他们呢?”
郎咸平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去考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分是2400分,可是他只考了1640分。结果,只有一家学校要他,那就是美国的沃顿商学院。沃顿商学院之所以会要他,是因为当年学校里新创了一个“商业经济系”,是第一届招生,全世界还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个系,因为人数少,所以就把郎成平破格录取了。
开学后,郎咸平的“表现”并不好,他的系主任找他谈话,说他的水平有问题,他的教授对他的评价也不高,让他考个微积分的资格考试。郎成平也知道自己的实力,他根本不可能通过资格考试,于是就百般哀求免除考试,可是他的系主任根本不同意。
郎咸平非常沮丧,一次在校园里闲逛的时候,他看见几个金融系的学生垂头丧气地走出来,郎咸平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回答说金融系好难念。郎咸平又问他们要不要考微积分,他们说不要,郎咸平就说:“带我见见你们的系主任。”
郎咸平见到他们的系主任后,就问能不能转进来,他还自称对金融系更有兴趣,系主任一听很开心,就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此后,他就进入了金融系。有意思的是,他在进入金融系的第一天,就问他的老师说:“金融系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自然在他以后的学习中得到了解答,不仅如此,因为郎咸平始终认为自己将来会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慢慢的,他的悟性开启了,加上学习特别用功,对世界经济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念完博士以后,郎咸平留在了美国教书。第二年,他写了一篇《美国的破产制度》的论文,这篇论文从1990年问世到现在,一直是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论文。这几乎使郎咸平在美国一炮而红,随后,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密西西比大学,都纷纷请他授课。
郎咸平终于成为了一名不可小觑的经济学家。后来的一次,他在一所大学授课的时候,碰到了那位当初给他回过信的经济学家,郎成平立刻上前问候并致谢,那位经济学家想了半天后说:“你就是那位曾经给我写信的台湾小伙子?其实,你不用感谢我,信里面的那句话我只是安慰你,随口乱说的。”
无论是不是乱说的,郎咸平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一位经济学家。
前不久,郎咸平在浙江大学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说到了自己的这个故事,他在讲完这个故事以后,百味杂陈地说:“我能有今天,其实是因为我在收到那位美国教授回信后的好多年里,一直都以为他说的话是真的!”
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发言稿 第5篇
宾默尔出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空袭伦敦的困难时期。他家里的书不多,父母似乎也并不十分关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父亲在他16岁的时候,甚至想让他辍学去工作,因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才作罢。很小的时候,宾默尔就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发明家和游戏爱好者。在他十几岁的时候,他发现了扑克游戏中的奥秘。后来,他甚至靠与家庭富裕的学生打牌来补贴自己的生活费。
大学毕业后,宾默尔一直想找一份好工作。但是经过多次面试,他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原来设想的那类工作。当时另一个选择就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他的论文题目,是对伟大的纯数学家哈迪和里特伍德的风格进行的古典分析。最后,他成功地解决了他们遗留下来的一个问题,此时他对博弈论的兴趣显露出来了。
20世纪80年代,宾默尔在实验室中开始了有关博弈论方面的实验。此前,他曾经多次转换过研究领域,但自从开始研究博弈论,宾默尔就完完全全脱离了自己曾是其中一分子的纯数学领域。因此,他开始寻求有无可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剑桥丘吉尔学院担任了几个月的经济学教授,检验了自己作为经济学家的能力。发现自己能够胜任这一工作以后,他接受了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系讲学一年的邀请。在这次访问中,宾默尔有两点很重要的体会:一是做一个经济学家获得的乐趣远比做一个数学家多得多;其次就是他有自称经济学家的资格。在经过小心翼翼的试探后,他发现自己在讨价还价问题上的研究所产生的学术影响已超乎他自己的想象。
90年代初期,宾默尔在伦敦的大学里找到了一份工作,还成功地获得了一笔政府资助,建立了用于研究进化动态的研究中心,其后,宾默尔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领导这一机构。政府提供资助的一个附带条件,就是要求他们的研究包括一些可以直接应用的部分。因此,研究中心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寻找那些需要应用博弈论的工作。比如他们为英国政府设计第三代无线电话频道的拍卖方案的合同。他们还曾经作为专家,参与设计刚刚私有化的英国天然气行业储藏设施的出卖方案。其中,无线频道的拍卖设计尤其值得一提。
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宾默尔与他的同事们一同设计了一种新型拍卖机制,于3月对政府的五个第三代无线电频道的经营执照进行拍卖。事实证明,这一拍卖非常成功。政府原来预期拍卖可以得到30亿英镑的收益,而经过近八周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对方利益最大化。父亲教导的人生哲理与经济学理论原来也是“兼容”的。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研究事实的学科,更重要的是,可以从中学到待人处世的哲学。
本文由叁佰于2023-10-17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2065.html
上一篇
离婚案开庭陈述范文(热门20篇)
下一篇
红领巾五小活动方案(共2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