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教学总结(合集4篇)
- 总结
- 2024-05-06 13:52:31
- 156
通俗唱法教学总结 第1篇
美声唱法区别于其他唱法的特点就是混合声区唱法和整体共鸣。真假声按音高比例混合着用,并把所有的共鸣腔体都调动起来,其中,美声唱法比较注重的有几个方面。第一,讲究音域宽广、声区统一。宽广的音域,能使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三个声区得到完美的统一。第二,讲究深呼吸、低喉位,喉咙的打开,声音的掩盖与集中。追求明亮松弛的声音,并讲究高位置。高位置起音,个位置安放。第三,重视呼吸,强调用呼吸去唱歌。强调呼吸的艺术,要用气歌唱,强调不会呼吸就不会歌唱。第四,在艺术表现方面,强调高雅、大方、沉稳庄重、感情内在而深沉,演唱通常不用扩音设备
美声唱法所用的呼吸有: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横隔膜呼吸法)、胸式呼吸法三种呼吸方法
美声唱法非常重视歌唱的共鸣技术。强调共鸣的贯通和统一,把整个身体作为歌唱的共鸣腔体,主张以打开的方式扩充和调节共鸣空间,将口、喉、咽、内口腔等调解成“管状”共鸣体,强调高位置的共鸣技术,始声音集中,加强嗓音声波的共鸣震动,增强声音的掷远效果和穿透力。如果要唱出宽厚的声音,则可将“通道”开得大一点,“哈欠”状态浓一些;如果要唱出轻巧的声音,可把共鸣“通道”开的窄一点,多用头腔的共鸣,声音就美了。
当前最具代表美声学派的特色的帕瓦罗蒂所演唱的《我的太阳》。他的声音明亮、吐字清晰、音色纯正、语言流畅、旋律优美、声音集中、xxx,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俗唱法教学总结 第2篇
歌唱中正常的微颤应是每秒钟6~7次,过快或过慢都会破坏声音的连贯或造成不悦耳的音质。过慢的微颤又称声音摇晃,是喉头压得过低,过分追求声音的深度或洪大音量所致;过快的微颤又称声音碎抖(亦称羊声),是下颌肌肉紧张和过于追求明亮或甚至白声所致。歌唱中微颤的快慢又与歌曲内容及情绪有关,激动时快些,xxx慢些、平稳些,它又是一种强有力的艺术表现手段。4个世纪以来,美声歌唱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随着时代、作品的发展而发展,至今仍盛行不衰。
欣赏美声作品您应当摒除偏见,以开放的心态来接触美声唱法的艺术作品。人们通常以为,源于意大利的西洋古典唱法艰深难懂,演唱的外国曲目更是阳春白雪,拒人千里;再加上演唱者大多西装革履或大袖长裙,作派规矩,缺少时代气息,观众无法得到放松和愉悦。还有人说,通俗歌曲和民歌曲调流畅,容易上口,互动性强。其实,就像各类美食都能提供营养一样,各种风格的艺术也能带给人们精神享受。
通俗唱法教学总结 第3篇
闻花式吸气方法容易使气吸得深,而且没有吸气时的抽气声和多余的动作,也较容易体会和掌握。闻花时,因花香使人的心情特别愉悦,辨别花香时又要求特别认真和用心,是一种既放松又兴奋的感觉。具体吸气时是:上身完全放松,腰围很舒服地向外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气息很自然地流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xxx宽敞感。用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圆润。闻花式可开口,也可闭口,闭口时嘴不能闭的太紧,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单纯练习吸气时,可采用闭口吸气。歌唱时最好自然张开嘴,与鼻子同时吸气为佳。不论是闭口还是开口与鼻子同时吸气,最关键的是要体会气息流入体内时的感觉。
通俗唱法教学总结 第4篇
统一的概念,其内容有两个方面,即咬字的共鸣位置统一和规范动作统一。共鸣位置的统一性,就是要求歌唱咬字中的每一个字,不但具有谐和共鸣的性质,而且应在头腔共鸣的位置上,取得咬字共鸣位置的统一,达到歌唱的咬字在共鸣的位置上的统一性。歌唱咬字的这一方法,要求我们歌唱咬字的每个声母有其发声的规定动作,并保证其在任何不同的组合形式或乐曲中都统一。在歌曲中,歌词大都是押韵的。在演唱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证歌词发声的统一性,那么不但咬字容易走样,而且演唱的效果将会给人一种支离破碎而缺乏严谨结构的感觉。所以在歌唱中,必须强调咬字的统一性。歌唱的连贯性在歌曲演唱中,除休止或间奏外,一般规律中音乐是连贯的,歌词的演唱也应具有乐曲曲谱的对位的连贯性。在歌唱的咬字中,我们要求声母与韵母的发声自如地过渡,保证歌词的连续性与完整性。而且在歌词组成的乐句和内容的整体中,要求自如地予以过渡,保证歌曲内容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切不可片面要求咬字的清楚而不顾歌词的连续性与完整性,造成歌曲内容的断续和散乱形象。在歌曲的演唱中,我们必须将动作熟练地协调起来.保证歌曲内容的清楚表达和连续完整性。
本文由admin于2024-05-06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9937.html
上一篇
教代会总结汇报(精选19篇)
下一篇
药店月销售总结(热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