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的总结(汇总3篇)
- 总结
- 2024-04-16 09:55:59
- 229
幼儿生活的总结 第1篇
“最后一步,把芝麻团放到糯米粉中滚一会儿……”,上午10点左右,北京红黄蓝中灿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做出了元宵,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分外美味。
值元宵节莅临之际,红黄蓝全国各地的幼儿园纷纷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元宵手工制作、击鼓传花等民间游戏。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和体验,使他们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了解传统文化和民俗,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获得内在的自信和快乐。
围绕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题,每个园所的活动设计又各具特色。北京红黄蓝中灿苑幼儿园的小朋友迎着晨风转动五彩缤纷的风车,放飞梦想。此外,还尝试打破班级限制,全园孩子参与了“传统游戏大联欢”,一方面让幼儿互相认识,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让幼儿体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北京红黄蓝防化幼儿园的长廊上挂满了老师、小朋友们动手制作的花灯,上面缀满了各式各样的灯谜,等待着家长和孩子的积极参与。老师们介绍说,这些灯谜大都和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相关,符合幼儿的认知,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山东青岛红黄蓝山水名园幼儿园的孩子们走到操场,开始了精彩的舞龙舞狮、扭秧歌、挑灯笼等民俗活动,这些“表演道具”都是孩子们和老师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的,青岛电视台对活动进行了现场录制。
其他园所也都贴近幼儿和家庭的需求,设计了别出心裁的主题活动。
红黄蓝的元宵节传统文化活动,不仅为幼儿创设体验式的环境和氛围,而且邀请家长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园所为纽带把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紧密结合起来,搭建友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幼儿生活的总结 第2篇
俗话说无规不成方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有助于学习习惯的形成,由此可见,一日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难免有些不适应,他们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从入园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我们幼儿教师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的,当我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时我的第一感想就是——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但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阅读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环节中的每一个细节时,我才发现其中的一些奥秘。
一日常规就是需要幼儿经常遵守的班级规则和规定,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一日活动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活动各环节具体要求的规定。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一日常规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规。一日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还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同时也有益于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也有帮助。一日常规一旦形成,幼儿就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对老师完成保教工作,管理班级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日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一日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集体环境。2。一日常规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如何生活。3。一日常规可以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4。一日常规可以帮助保教人员组织班级活动。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个体年龄越小,行为的可塑性就越大,动力定型就越容易。一日常规的形成过程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幼儿期是最容易养成固定习惯的时期,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喜欢行为的模仿和重复,而从小形成某些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在培养幼儿一日常规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环境氛围。
1。一日常规与自由是幼儿园班级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教师要明白一点:一日常规不是用来管教、限制幼儿活动的,
而是用来帮助幼儿更好的生活在集体中。
3。一日常规中隐含着自由,自由里渗透着常规。
4。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生活,感受教师的爱,不怕教师。
(二)提出合理的规则要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各班的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循序渐进。幼儿园小、中、大班的常规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一方面,各年龄阶段的常规具有一致性,体现内容的重复;另一方面,幼儿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其常规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体现规则与要求上的层次性。
(三)创造充分的锻炼机会,让幼儿多次实践训练。充分的、多次的实践是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
教师应尽最大的努力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态度上、方式方法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抱有“教你做,等你做太烦、太慢,不如自己做来得快、省事”的想法,这样会不自觉地就剥夺了幼儿学习生活的机会。
(四)提供模仿的榜样示范,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幼儿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孩子感受着周围所发生的一切,他们不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还会像镜子一样在行动上一板一眼地表现出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事事、处处规范自己的言行,注意自己的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努力做孩子的表率。
同伴间的影响力对幼儿的发展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有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把握好教育时机,让幼儿向幼儿学习、幼儿教幼儿学习,这也是常规培养中的有效方法。
(五)保教人员要密切配合,常规培养要持之以恒。
教师之间密切配合、要求一致、持之以恒是做好常规工作的基础。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老师高兴了,就让幼儿放任、松懈,老师生气了,就严加管教。不能开学初,大张其鼓的抓常规,培养幼儿的习惯,到了学期中、学期末就不管了,造成前紧后松,使幼儿的常规不稳定,时好时坏,甚至造成我们所说的“人来风”,如果这样的话,当你想提要求让幼儿遵守时,幼儿却不听了。所以,一日常规的培养,教师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只要幼儿在班上,常规的培养就是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
(六)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往往回到家里就是两个样。如穿脱衣服、整理床铺等自我服务的内容在幼儿园会主动去做,回到家里却被成人取而代之。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家庭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是培养幼儿一日常规的关键,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常规培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半年多的工作中,很高兴认识和我一起工作的两位工作伙伴,在工作中有两位前辈的细心指导让我在工作中得到成长,特别是每当在
我带班的时候,在一日常规中她们两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指导我在工作上教学、常规、保级管理,做好班级保教结合的工作,在工作上从幼儿入园做好幼儿一日常规中每个小细节应注意的事情及时纠正我工作上的措施,班级三位老师积极配合,一切规则要求以方便幼儿执行而合理制定。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及时纠错,各尽其责。一切为了孩子,从不同的老师身上学习到闪光点,用于班级管理上,形成统一的教育风格。
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对幼儿付出爱心,付出耐心,你会从他们身上看到许多闪光的地方,也会看到他们是那样的具有潜力。让那么多闪光点凝聚在一个班里,你的班级一定是一个出色的班级。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的几点发现,还不是很成熟,我会慢慢地从中吸取经验,踏踏实实的工作、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生活的总结 第3篇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
一个数学教学活动设计好了,对于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语言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幼儿园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是纽带,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语言表述会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操作、探索,经历了一个初步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以及判断与思维的过程,无一不是依靠教师的指导语言进行的。教师的语言在数学活动中对引导幼儿感知、探索、解答、归纳数学知识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语言除了要简明扼要外,富有启发性和逻辑性,则尤为重要。教师必须运用语言巧妙地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启发幼儿积极思考,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下面从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导入部分、中间部分、结束部分的教师指导语言表述进行举例说明。◆一、导入部分
(1)教师的语言采取生动性、趣味性,富有启发性
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导入活动设置情境教学,或者配合多媒体教具的`演示,再结合采取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融入到活动中去,促使幼儿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生动趣味性的语言可以蕴含着游戏的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当然,除了生动趣味,还更要注意启发性,毕竟是数学活动,是为了启发幼儿思考,提高思维能力。例1:大班《看分合式编题》的导入:涂色游戏《捉迷藏》---复习10以内数的组成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有一种小动物躲在练习卡里和我们捉迷藏,只要把答案是10的分合式涂上颜色就能找到它。孩子们出于好奇,饶有兴致地进行计算和操作,当他们将图拼完整,出现一幅美丽的画面时,就欢呼雀跃着,表达自己成功的喜悦心情。
(2)教师的语言采取简明、扼要,目的明确
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的语言也可以采取简明扼要,让幼儿直接明了活动的内容,目的性明确,有助于幼儿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2:小班:图形食品品尝会
活动目的是让幼儿加深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的认识,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进行分类,再感知食品形状的多种多样。
活动导入,教师说:“今天有许多的图形宝宝来和我们做游戏,他们是谁啊?”教师逐一出示各种图形,幼儿说出图形宝宝名称。教师说:“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宝宝爱藏在哪里吗?”幼儿说出藏在活动室周围的物品中。教师出示水果娃娃说:“图形宝宝除了爱藏在XX地方外,还爱藏在哪里?”幼儿说出爱藏在食品中。“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
情况分析:教师在导入活动用简明的的语言,让幼儿明确与图形宝宝做游戏,说出他们的名称。教师说“还有哪些食品中藏有图形宝宝,我们一起看看。”让幼儿明确了本次学习目的。这种语言形式适合于规则简单的教学活动。
本文由admin于2024-04-16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7854.html
上一篇
幼儿的生活总结(必备34篇)
下一篇
活动总结策划(通用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