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绣培训总结(通用4篇)
- 总结
- 2024-02-22 11:38:43
- 172
纹绣培训总结 第1篇
这位美女名叫“xxx小丹”,她人虽年轻,在中国的美容界却赫赫有名,获得过的头衔排成一长串:2011年中国健康美容行业纹饰“十大精英”、第六届中国国际健康纹饰美容师技艺大赛裁判总监、WPO世界纹绣艺术交流组织中国特约会员、 .D国际华人纹饰榜精英纹绣师、北京倾国倾城纹饰艺术馆技术总监……
纹饰的奥妙世界
我向她请教一般人眼中普普通通的纹眉、纹眼线、纹唇是怎样变成了纹饰艺术的?她轻展秀眉、微启朱唇,向我展示了一个奥妙无穷的世界:
过去的纹眉、纹眼线、纹唇,追求的是眉、眼、唇单独的美,人工痕迹非常明显,忽视了全脸的整体和谐效果。往往使得眉毛、眼线颜色很浓、很粗,看上去是浓妆艳抹,比较夸张。
纹饰艺术则是从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气质上去考虑五官的关系,它们之间的比例、距离、颜色对比等,以整体和谐、自然美的标准来设计眉、眼、唇。纹饰后就像天生如此,非化妆而成。
纹饰艺术能改善人的面部形象,其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纹眉。以前的纹眉是黑黑的染一片,像条僵硬的蚕趴在脸上。而纹饰艺术是用特制的排针画出一根根如眉毛一样逼真的线条,其颜色、粗细、疏密、排列方向都和眉一样,几可乱真!当人说得兴高采烈时,美丽的双眉可以像海鸥一样上下翻飞,眉目传情!
纹眼线的作用是可以让眼睛显得黑亮、有神。以前为了把眼睛变大,给眼睛纹上黑黑的粗框。结果多年以后,大街上经常能看见熊猫眼。而纹饰艺术的做法是在睫毛根处点一些雾状的灰黑点。虽然这些点只和睫毛根相距至1毫米,但看不出是纹的,只觉得是睫毛长得浓密,眼睛更有神了。
纹唇的作用是让唇红润,从而提亮脸色,让脸光鲜起来。以前纹唇所用的颜色太艳,让人一看就是画上的。而纹饰艺术用的是接近天然唇色的颜色,让纹后的唇呈现健康、自然的红润之色。
xxx老师的一番话让我明白纹饰艺术就是让人获得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心中有眉,手下生辉
我问每年学纹饰的人那么多,但纹得好看的却不多,这是为什么?
xxx老师说做纹饰是需要心灵手巧的。尤其是纹眉,看起来简单,其实纹好却比较难!因为纹的眉线是仿眉毛的,眉线的疏密程度、弯曲弧度、错层排列,下针的深浅程度,都是靠纹饰师凭经验和直觉把握的。为了练出一手好功夫,xxx老师从2000年学纹饰至今,每天都在画眉形。因为一天不画手就生。
xxx老师说优秀者和普通者之间是有天赋的差别的。有的人天生就对美有直觉,知道怎样排列、组合线条去配合不同的眉形。而有的人不管怎么努力,耗费一个多小时,画出来的眉线就是没有曲线美,要么太直而僵硬,要么太弯而不美。因为眉骨是有弧度的,而皮肤又有纹理和弹性,不像在纸上那样好画。有不少同行朋友感叹xxx老师的纹饰之美,要求全程观摩她纹眉。只见她画眉、纹眉,一双玉手翩翩起舞,半小时,一对美丽的眉毛诞生了。但同行愣没看出什么诀窍。反复追问,xxx老师笑答:哪有什么秘密,我是心中有美眉,手下有感觉而已!就像著名养生泰斗xxx老先生说的“纹者心之智也”。
我天生喜欢这个,我没把纹饰当成工作,而是当好、享受来做。我很喜欢欣赏顾客的脸,喜欢发现每一个人潜在的美。我享受纹饰美容的过程,和手拿纹眉笔的那种感觉。当顾客对纹饰后的模样露出满心喜悦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用心做事,柔软做人
我问:和别的职业相比,您是否觉得当一个纹饰师比较轻松?
她摇了摇头,说:不轻松,我只是享受这个过程而已。顾客信任我,不只是把一张脸交给了我,而且是把对人生的希望和憧憬都交给了我。为了对得起这份信任,我不仅每天都练功,而且不断地学习、提高。从业以来,只要有好的培训机会、交流活动、大赛等,不管在哪里,我都参加,认真地看,用心地学。
我问:那您在做纹饰师的经历中有没有遇到什么烦心的事?
xxx老师认真思考了一下,说:偶尔也有我的看法和顾客不一致的时候,不过很快就过去了。我天生是个乐观的人,而且像一个面团,比较柔软。当我和顾客的意见不太一致时,我会采取折中的办法,这样大家都高兴。
我又问:每位成功人士都有贵人相助,您一定也遇到了贵人,能谈谈吗?
她立刻答道:我人生中的贵人太多了。比如中国国际健康美容联合会的任韵龄会长对我帮助就很大,她给了我很多指点。我从联合会办的纹饰美容大赛中学到很多,也开阔了眼界。我从大赛的选手,经过几年努力,成长为大赛的裁判总监,也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另外还有我的老师,他让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开阔了我创事业的思路。使得我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快乐的人生观。
我的老公阿东对我帮助也很大。先是我把他带进了纹饰艺术这一行;再后来是他推动了我事业的发展。因为他从小学画画,在审美方面对我影响很大。他的纹饰艺术做得比我好,特别是他独创的眼睫毛技术,受到很多女性的喜爱。
我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您这一生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xxx老师一听,两眼放光,很干脆地说:有两件事。一是把纹饰艺术研究到极致。为了这个,我不断地学习、交友。我打算成立一个锦绣人生俱乐部。成员都是全国各地的纹饰顶尖人物,每个城市选一位。
纹绣培训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刺绣;乱针绣;常州;xxx;xxx;xxx闲;xxx先;单银娣
一、常州乱针绣的起源及其在刺绣领域的地位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中国传统工艺在世界各民族的物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刺绣是一门独特并且高雅的艺术,具有强烈的中国艺术特色。
明代xxx在《筠清轩秘录》中曰:“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xxx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以及装饰织物的一种工艺和艺术。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早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期间,华夏民族的部族联盟首领在举行重大庆典和祭祀等礼仪活动时,就必须穿着绘绣有日、月、星辰等图纹的上衣和有水藻、火等图形的下裳礼服。距今至少有两三千年的历史了。
在中国,有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和蜀绣。而由苏绣延伸和发展出来的乱针绣近年来不断地被世人所熟知,它虽然源于苏绣,但又超越苏绣,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被誉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因其与中国传统刺绣的工艺不同,针法排列方向不一、长短不一,貌似乱针,故得名。乱针绣由常州绣苑奇女xxx女士创始于1920年,又称常州乱针绣。xxx女士是常州武进人,学名xxx,字瘦玉、瘦冰,乳名祥云,后改名守玉,字冰若,1896年6月26日出生,1981年病故,享年86岁,是著名的现代刺绣工艺家。
常州乱针绣的产生还要从其创始人xxx女士年轻时的一段经历说起。乱针绣之所以结合了西洋绘画和中国传统刺绣技术的精髓,是源于xxx女士与杰出美术教育家xxx先生的凄美爱情故事。xxx女士与xxx先生为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互相喜欢。但到成年之时,xxx的父亲由于二人八字不合,给xxx包办了另一门亲事。xxx终身未嫁,并把xxx擅长的油画与自己擅长的刺绣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1928年,xxx女士创作的《老人头像》、《少女与天鹅》、《匡庐飞瀑》等六幅乱针绣作品面世,震动了画界绣坛。乱针绣也就此形成了一种新的艺术。
二、常州乱针绣独特的创作手法及艺术特点给其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纹绣培训总结 第3篇
海田街的那抹绚丽
海田街36号,一个禄劝县城内普通而平凡的门牌号,为我们演绎着最绚丽的色彩。或许你只是匆匆路过,但在惊鸿一瞥间,那抹绚丽不知不觉间已印记于你的脑海,偶尔忆及,仍是惊艳。
我很难用准确的文字,来描述这间绣坊带给我的惊艳。即便是在海田街,这间绣坊的店面也简单得毫不出众,空间狭小,店内光线昏暗,甚至有些凌乱。但这阻止不了那抹绚丽,以闪电般的速度侵袭你的眼球,拨动你的心弦。
走进绣坊,墙面上、布堆里,随处可见的精美绣片琳琅满目,夺人眼球。那些悬挂着的衣服,深黑、宝蓝、大红、翠绿,色彩艳丽得有些夸张,却又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大红大绿的俗气。精致的绣片,精美的挎包、绣鞋,以及衣服的衣肩、袖口、对襟、下摆等部位,都用手工绣上了各种精美的,栩栩如生的图案,以缤纷的姿态散发着夺目的绚丽,让这个有些狭小的空间流光溢彩。
用针线舞动出这方绚丽色彩的,是这间绣坊的主人xxx美。这个从未上过一节美术课的农家女,凭借手中细细的针和线,不但绣出了自己的花样生活,还绣出了令专业画家和艺术家称赞不已的一件件艺术精品。2002年,她荣获“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艺人”称号,并当选为禄劝县刺绣协会副会长。
彝族女子爱美,善于创造美,更乐于展示美。她们用鲜花般绽放的艳丽服饰,装扮着生活,展示着自己。而这些艳丽的服饰,每一件都是绝版,全靠彝族女子按自己的心意手工挑花和刺绣一针一线缝制出来,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费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因而,刺绣是彝族姑娘必修的基本功,能否绣出美丽的图案,是衡量彝家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志,那些善于画花、剪花和绣花的能手,在左邻右舍间会获得格外的礼遇和尊重。五彩斑斓的服饰,展现着彝族女子精深的刺绣技艺,绣花簇簇的围腰,绣满鲜艳花朵的服饰,做工精美的花鞋……密密麻麻的一针一线间,充满了彝家女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出生于禄劝县则黑乡柱矶村的xxx美虽然不是彝族,但从小在彝族村寨生活长大的她,耳濡目染下对刺绣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与灵气。11岁时,xxx美就开始跟着母亲和外婆学习画画,画的图案大多是彝族刺绣的传统题材花鸟虫鱼等。后来她开始学架花(又称十字绣),凭借出众的悟性和一双灵巧的手,技艺很快就超过了母亲。还不满18岁时,xxx美的刺绣技艺就已出类拔萃,不但经常给别人制作嫁衣,还引得村里的小姑娘们纷纷跟她学刺绣。心灵手巧的xxx美,在短短不到8年的时间里,就实现了从学徒到师傅的角色转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刺绣高手。
用爱美的心创造美
正如其姓名一样,xxx美是一个爱美的人,用爱美的心创造出了自己的花样生活。虽然已经52岁了,但身材苗条,面容白皙,穿着得体的她,依然显得年轻漂亮,她爱美,更懂得如何展示美。
在向我展示和介绍那些刺绣品的时候,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她对自己的作品的欣赏和珍爱。这些作品,宛若她的儿女般,每一件都倾注着她的心血,每一件都浸淫着她的情感,是她毕生追求的结晶。
当xxx美穿戴上亲手制作的“土司太太服”出现在我面前时,又是别有一番韵味,显得隆重、尊贵、高雅。这套服饰,是xxx美在2006年去日本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时的着装。她介绍说,这种款式的衣服,以前是彝族土司太太才能穿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般的人不要说穿不起,即便是穿得起也根本就没有资格穿。现在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也有消费能力了,所以都希望能够拥有一套“土司太太服”。
彝族刺绣的针法变化多端,图案搭配也十分讲究。彝族女子在绣花前,一般都要自己或者是请高手在绣布上画好图案,或者是用纸剪出漂亮的花样,然后缝在绣布上,再根据图案的需要配线配色进行刺绣。经过40多年来的学习和摸索,xxx美继承了不少传统的刺绣图案,如耗子摘葡萄、鱼连草兰、蝴蝶戏梅、鹿望金钟、鱼跳龙门、凤穿牡丹、兔吃灵芝等,还根据人们不同的审美观创造了许多新的图案,而色彩的搭配、设计更是令人赞叹不已。
于是这间小小绣坊,也就成为了禄劝县城内一个美的策源地。城里的、乡下的女人们,空闲时总喜欢来这里走走,或者是买一件自己喜欢的服饰,或者是向xxx美请教学习,或者只是为了看看又有什么新花样,饱一下自己的眼福,这使得小小的绣坊总是显得繁忙而热闹。
xxx美做的彝族传统服饰,最讲究也最具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她的刺绣设计。她在图案设计和色彩搭配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思维,什么面料配什么绣花、什么颜色搭配什么图案她都了然xxx,绣出来的图案造型和色彩搭配结合得十分完美。尤其是在色彩搭配上,在民间刺绣艺人中更是出类拔萃,xxx几个乡镇都知道她的大名,都来找她做活。仔细欣赏她的刺绣作品,细腻的质感,协调的配色,自然的明暗表现,传神的艺术刻画,让人不得不在赞叹中暗暗折服。
在传统的基础上,xxx美还对彝族服装进行了改良,不仅质量好而且设计独特,做工精细,所以尽管价格有些贵,但喜欢的人还是不少,据说曾有人先后从她这里买走了12套手工制作的彝族服装。要是遇上逢年过节,特别是冬腊月间和火把节前,城里的女人们就会蜂拥而至,齐刷刷地挤进这间狭小的绣坊,选衣料,选款式,在这里定做一套传统艳丽的彝族盛装,让自己能在节日里花枝招展。
而更多的时候,xxx美喜欢沉浸在自己的刺绣世界里,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升……
守望中的传承曙光
以前的彝族女孩,五六岁就开始在母亲的指点下学习挑花和刺绣,十来岁就要自己缝制衣服和鞋子了。做不完的地里活,忙不完的家务事,阻止不了彝族女子对美的追求。在农闲和晚上难得的休息时间里,她们用一双双灵巧的手,千针万线地编织着自己对生活的期冀。当漂亮的花朵在她们的手中渐渐开放时,对未来的憧憬也随之盛开。
可以说,彝族服饰是彝族刺绣文化的杰作之一,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表述。然而与许多传统民族民间技艺所遭遇的窘困一样,现在彝族服饰连同彝族刺绣,已走到了如何传承和发扬下去的拐点。我们不无揪心地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彝族传统民族服饰缝制工序繁芜、穿戴复杂而且不便换洗等因素,在越来越多的彝族村落,传统服饰开始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的彝族女孩,也很少有人再系统地学习剪纸、挑花、刺绣等工艺,即使有也是到十几岁才开始学习,而且几乎不能独立完成整套服饰的制作。
作为一位为刺绣付出了毕生心血的民间艺人,xxx美也曾面临过如何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的困惑。她在守望着,在无奈中苦苦守望。满大街的流行色,年轻人身上的奇装异服,让她感到有些迷茫,不知彝族刺绣连同彝族服饰,会不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以某种毫不引人注目的方式从生活中无声无息地消逝。
守望往往是伤感的,又总会出其不意地给人带来希望。就在xxx美守望多年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彝族刺绣和服饰重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xxx美对此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更加忙碌了。绣坊的生意越来越好,更有不少年轻人开始向她请教和学习刺绣的技艺。在县劳动局免费为在家务农的年轻人开办的刺绣培训班上,xxx美更是走上讲台做起了老师,把自己毕生所总结出来的刺绣经验和技术,手把手地教给了这些年轻人。
纹绣培训总结 第4篇
一、布依族刺绣基本概况与刺绣文化的艺术特征探析
1、基本概况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布依妇女“腹下系五彩挑花方幅,如绶”。[1]现在,望谟县布依族女儿准备出嫁,由父母或者女孩准备的婚礼服饰上一般都绣上了精美的龙凤图案。在调研过程中,笔者采访了布依族刺绣传承人xxx,她说:“布依族姑娘结婚的衣服图案都会有龙凤,龙凤代表着‘吉祥’的美好寓意,世世代代的传承。”此外,刺绣还用在背带、床单、服饰、糠包、鞋子,鞋垫、围腰、门帘等各种生活用品上。
“刺绣在望谟县也称‘刺花’”, [2]方法多种多样,有平绣、缠绣、挑绣、剪贴绣、素绣等。也有人将其分为属针绣、堆针绣、双针绣、双面绣、剪贴绣(也称剪布绣或剪纸绣)、素绣、扎绣等不同种类。
剪贴绣主要体现在背带上。先用魔芋浆粘两层布,形成布壳,再贴上彩色面料,后把纸画好后剪出图案或者是把布剪成图案,用剪好的纸或布用线固定在布块上。背带是由背心和背系组成。背心是背带中心部分,中间是一个正方形图案,四周是四块不同或者相同的图案围绕,形成正方形。背带的两边是背系,紧接着中心部分。把剪纸或剪布固定后就开始绣。背带的延边要镶边,用金色或黄色的纸剪成条形,沿着花边一针一线地接着缝。
“素绣法也称挑绣,是布依族最古老的刺绣工艺”,[3]主要用于床单。先在白色土布上绘图,用蓝靛染的黑线来绣,根据图案的特点,有的采用“党花”,有的采用“提沙”等技巧。线的粗细分布不均匀,时细时粗,根据图的布局而定。
扎染法体现床单和服饰上。先是在布或者服饰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用线把所画图案的路线捆住,后把捆好的物品放进蓝靛染缸里或木桶里浸泡,浸泡好之后晒干再拆线,未浸染到的白色部分就是图案。与其他绣法相比更为简单、图案美观大方。
彩绣法是多种颜色的搭配,也是针绣、双面绣、堆针绣、双针绣等的总称,主要用在糠包、衣襟、袖口、围腰、裤脚、裙子脚、门帘等生活用品上,用布依族土布或绸缎制作。
布依族女性在少年时代就开始学习纺纱、蜡染、织布、刺绣、制作衣物等,主要是由母亲教授,从小就开始学习,等到二十二岁左右不仅熟练,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布依族地区,女红是女性的代表,女红所展现的物品是对一位青年女性的评价,受到他人的议论并影响自己的婚姻大事。
布依族父母会为出嫁的女儿准备衣服、鞋子、床单、被套,女儿结婚后要为未来的外孙准备穿戴物品。有背带、帽子、鞋子等,背带有软硬之分,娘家都会准备软背带与硬背带;帽子样式较多,帽子边上会挂着银饰,银饰的图案多种多样;鞋子形状是虎,或者是孩子的属相,形象生动、逼真。主要祈求孩子健康成长、一帆风顺。
2、布依族刺绣文化的艺术特征探析
布依族刺绣是布依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将生活的锦绣凝聚指间,一针一线,绣出精美绣品。体现出了布依族人民一种质朴而纯粹的审美特征,形成了本民族的特有的特色。在选材、内容、绣法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图案讲究精巧、工整、对称、立体感和寓意。每一件绣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图案主要是鸟、燕子、鸳鸯、龙凤、鱼、桃花、梨花、草、藤蔓等动植物。此类花草树木、飞鸟走兽,栩栩如生,宛如生灵附体一般,体现了布依族与大自然和谐共体。
(1)象征美好的寓意。布依族刺绣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的以谐音,有的则以象征等表现手法所展现出来,体现出了当地醇厚朴素的布依文化。不论是服饰、背带还是床单、鞋垫图案花纹都是显而易见的,例如,鱼是刺绣中常有的图案,寓意年年有余,有的绣品绣着鱼的图案也绣出“年年有余”四个字样。鸳鸯是美好爱情的象征;鸟则是自由的象征,希翼如鸟一般自由翱翔。对于布依族人来说有燕子在自家屋檐下筑巢,象征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xxx”,也常常成为刺绣的题材。在素绣法中的床单里都会有鸟、鱼、枝叶、鲜花、鸳鸯等图案,这样的床单主要是新婚夫妇所用,寓意着他们在婚后多子xxx、幸福美满。而在花与花之间,运用蔓藤来相连接,表现出 “生生不息”“连续不断”“家族兴旺发达”的寓意;在鞋垫和背带中的“万”字格,形状四通八达,寓意着“好事连连”,同时也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这些图案承载着布依族人民对美好的憧憬,在生活中获得心灵上的慰籍。
(2)宗教信仰的展现。布依族的刺绣文化是传统文化的表现,通过绣品的展现出来的是“布依女性文化的物化表现”。 [4]在服饰中,什么样的年龄段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主要是从服饰的颜色、款式、刺绣图案进行区别。而刺绣纹样与图案的内容的区别,反映出布依族原始崇拜,同时也反映出布依族的历史传说及神话故事,展现了布依族先民的社会风貌及文化特征。
布依族人民认为大自然中的山、树、洞、水井具有神性与灵性,并在节日里都会去祭祀,希望在它们的庇佑下,布依族人民平平xxx、一帆风顺、无灾无难。 如小男孩的鞋子上的图案是虎,一方面保佑孩子吉祥平安,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像虎一样活泼、威武。在远古时代,人们无法解释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奇异现象,认为这种奇异现象是上天赋予他们,并且保护他们的表现,便把它作为一种崇拜,把奇异现象的图案绘到服饰上、陶器等物体上,借助它们的神力保佑人们生活平平xxx,风调雨顺。而这些刺绣图案与宗教信仰有一定的关联,这些绣品的纹样是民族宗教信仰的转化,以绣品作为载体反映出本民族的精神、宗教信仰。
二、布依族刺绣传承现状分析
1、传承方式单一,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刺绣
刺绣工艺传承方式是世世代代的手口相传,并没有形成一整套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教学。近几年来,掌握刺绣工艺的绣娘逐渐老龄化,而大多数年轻人又不愿意学习刺绣。多数人认为从事刺绣行业很难生存,刺绣既不能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又费时劳工。大多绣品都是自给自足或者是自产自销,生产量较小,不能形成一定规模。所以,布依族刺绣逐渐淡出民众的视野。
在望谟县布依族人的心目中,桑郎镇以背带闻名于世。其造型精美、纹饰华丽、针法繁序,一床背带可以卖至两千左右,可谓售价不菲。制作过程颇为费时费力,大概一个人一到两个月才能够完成,以现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而言,如果成为一个“专业绣娘”,基本生活是无法维持的。在调研中,采访了一位20岁的布依族姑娘,她说:“我不会刺绣,也不想学习刺绣,刺绣过程繁杂也太枯燥,没有什么意思,而且刺绣也挣不了多少钱,还不如做点其他的。”笔者作为一个望谟人,从小受到母亲、堂姐的影响,小时候经常会学着她们绣花、绣鞋垫。而现在,基本上是不绣的,需要鞋垫时,都是去市场上买,3到5元就可以买一双鞋垫,价格便宜。要绣一双鞋垫制作成本高,时间长,材料图案复杂。现在的人们对传统刺绣工艺缺乏兴趣,接班人越来越少,传统的刺绣工艺的传承面临着消亡的状况。
2、民族性刺绣物品被现代化物品所代替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出现各式各样的款式且物美价廉的服饰、鞋子、背带。现代的背带简便,方便携带,夏天的时候背着凉爽,且价格低。而传统的刺绣背带做工时间长,价格高。在新娘的嫁妆和小孩的满月酒(在望谟县布依族地区娘家给小孩送背带、衣服、帽子、鞋子等),被现代的电脑、电视、电冰箱、洗衣机、背带、衣服、帽子、鞋子等所取代。同时,市场上出现大批量的机器刺绣,机器降低了刺绣的成本。而随着机器刺绣的大批量生产,各式各样的机器绣品代替了手工产品,传统刺绣工艺传承和发展成为现在和将来我们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三、布依族刺绣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特色,望谟刺绣工艺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形成布依族所特有的特色。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何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布依族刺绣工艺,应当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还改变目前布依族刺绣所面临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意见与建议:
1、政府进行扶持
望谟县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促进布依族刺绣的传承与发展。首先,在桑郎镇成立了“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传习所”,形成以生产、销售、展示、传承的文化机构。其次,2017年9月10派布依族刺绣传承人xxx到英国伦敦参加“庆祝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庆”的刺绣大赛。再次,在传统节日中开展了“布依情”中华布依糠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锦绣布依”服饰设计大赛、“原汁原味”特色商品展销会等,布依族刺绣以展览、互动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布依族绣品在当代社会中所体现出的使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不仅提升布依族刺绣的文化魅力,也能促进布依族刺绣融入当今社会生活。最后是加大对布依族刺绣的投入,引进机器刺绣,使小作坊形成大规模布依族刺绣工厂,打造布依族刺绣工艺品牌,从而使大多外出务工人员回到自己家乡发展本民族产业,带动望谟县的经济发展。以此,提升望谟县布依族刺绣的影响力,拓展了刺绣工艺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布依族文化旅游的发展,使布依族绣品进入人们的视野。
2、制作影像资料进行记录和传播
本文由admin于2024-02-22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4801.html
上一篇
业绩挂零总结(共8篇)
下一篇
普外科自我总结(精选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