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伤工总结(通用3篇)
- 总结
- 2024-02-10 12:28:53
- 221
探伤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城市燃气管道;设计施工;问题分析
1前言
在现代化城市中,城市燃气和电力、自来水一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能源供应。它对改善城市环境、方便生活、繁荣经济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燃气管道设计施工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下面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2设计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管道设计、施工前必须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设计阶段,城市燃气管道的管位必须征得城市规划部门的同意。在施工图路由出来后要提交给规划部门,由规划部门依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审查,在得到规划部门认可后才可开展施工图的勘测和设计工作。
在进行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必须首先向规划部门报批,向路政或公路主管部门提供施工作业计划并获得相关部门的同意施工证件,以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各有关部门协调不畅,施工被阻,耽误施工时间的情况。
道路的穿越
城市燃气管道穿越道路十分频繁。而且随着城市建设的在不断扩大,城市的道路等级越来越高,交通量不断上升,城市主管部门很难同意因燃气施工而长时间阻断交通。因此在进行道路穿越设计时首先对开挖方式穿越和非开挖方式穿越在施工、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优势比选,并与业主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商议一个切实可行、节约投资的实施方案,以避免出现施工时重复设计。
若采用开挖方式穿越道路,施工前要向道路主管、_门报批施工作业计划,在相关部门安排的时间内合理组织施工,尽量减小施工作业对交通的影响,开挖道路要及时回填,路面的恢复要按照设计和道路管理部门的要求进行。
除采用开挖方式穿越道路外,目前非开挖技术也日益成熟,管道非开挖施工的方法一般有定向钻法及顶管法等,主要适用于粘土、亚粘土、粉沙土、回填土、流沙层等松软土层。根据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可敷设40-2500mm的各种管道,穿越长度可达数百米。目前城市燃气使用的管材多为钢管及PE管,直径一般在15-1500mm,而燃气管道穿越城市道路一般在回填土层进行穿越。因此,非开挖敷设施工方法同样适用于城市燃气管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密集,施工前一定要在设计的基础上尽量多的收集穿越路段详细的地下管线资料,做好穿越点的最终定点工作,必要时还应进行现场打孔试探,准确了解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管道通过河流问题
根据《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条提出“当条件许可也可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也就是说只要对燃气管道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在客观条件许可时利用桥梁过河是可行的。例如在四川、重庆、上海、广州、湘潭等地都有许多管道随桥敷设,其输气压力为,并且这些随桥敷设的管道长期运行中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
因此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首先与桥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根据规范在燃气管道工作压力不超过时、桥梁荷重及管位准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有关部门同意采用挂桥等随桥敷设方式通过。它的优点是施工简便,施工周期短,造价低,便于检修和维修,不影响城市景观。
在现实条件不准许随桥敷设的条件下考虑采用跨越和穿越的方式过河。在施工图的设计阶段应该对不同的过河方式在经济性、施工难易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最后设计单位会同业主、相关主管部门共同商议确定一个实施方案。
燃气管道的安全间距问题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2在表和表中明确规定了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和垂直净距,这是燃气设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执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城市地下管线密集,很难确保此净距得到满足。同时说明“如受地形限制布置有困难,而又的确无法解决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后,表和表规定的净距,均可适当缩小。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
地下燃气管道与其他相邻管道水平净距不够
当管线不长时,可采用燃气管道外加套管的方法,套管直径应比燃气管道直径大两个等级,套管选用20号无缝钢管,同时注意燃气管道与其它管道间的绝缘。当管线较长时,可在燃气管道与相邻管道之间砌一道120隔墙,隔墙采用Mu10砖,两边抹面两遍。
地下燃气管道与检查井、管沟净距不够
地下燃气管道管沟开挖过程中会遇到距离电力、通讯检查井、管沟净距较近,在有绕行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可采取加弯管绕行通过;不具备绕行条件时将管沟沟壁先用1:2的水泥砂浆勾缝,再用1:3及1:2的水泥砂浆分别抹面两遍,抹面总厚度不小于20mm,同时要求对燃气管道焊缝进行100%射线探伤,Ⅱ级以上为合格。
管道阴极保护问题
由于城市燃气管道基本上是直接面对用户,因此在中压管道上开有很多预留头。中压燃气管道在进行阴极保护设计时只针对在建部分的中压管道,而接入小区的燃气管道没有在保护范围内,为了保证保护电流不流失,因此应该在预留头处加装绝缘接头,阻断保护电流,有效保护在建中压管道,而接入小区的燃气管道单独考虑阴极保护。
燃气管道无损探伤的问题
探伤工总结 第2篇
关键字:电厂锅炉安管道;管道焊接;无损探伤;解决措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工厂与企业的出现如雨后春笋,使得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电力行业在向大机组、大容量发展,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越来越多,逐步向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发展,对新建电厂锅炉安装质量的监督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探讨电厂锅炉管道焊接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 我国工程的现状
1、电厂锅炉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大多数电厂的锅炉目前采用四角切向燃烧方式、自然循环、一次中间再热、固态排渣和单炉膛平衡通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1 025 t/h,锅筒为方形钢构架,同步建设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装置。锅炉主要以以下的参数: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为541℃,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为17.5 MPa,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为3.916 MPa,再热蒸汽流量为853.18 t/h,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为3.736 MPa,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为324.2℃,给水温度为278.6℃,再热器出口蒸汽温度为541℃,作为设计依据。
2、焊缝无损探伤的相关标准
根据《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85条要求:集箱、管子、管件的环焊缝(受热面管子接触焊除外),当外径大于159 mm,或者壁厚大于等于20 mm时,焊缝应进行100%探伤。同时,DL/T 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第6.3条要求:对于外径大于159 mm或壁厚大于20 mm,工作压力大于9.81 MPa锅炉本体的管子及管道附件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探伤。
二、电厂锅炉管道焊接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
从本文的分析中可看出,我国电厂锅炉的结构设计有以下特点:部分母材管件为三通式,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两焊接件之间因壁厚不同,在焊缝附近形成各种各样的凸台。而从调查分析的情况看来,焊接管道存在的问题为:焊缝外观见图的凸台较小,凸台与焊缝距离较近,使得无损探伤例如X射线和超声波探伤等不能正常进行探测工作。同时,在安装电厂锅炉管道焊接时也存在问题,如由于新建电厂锅炉多,生产期长、设备外形较大,锅炉制造单位往往难以在限定的期限内对设备进行设计修改和现场改造。
三、电厂锅炉管道焊接存在问题的对策
1、要求相关技术人员的排焊接技术过关,也就是使用日常焊接合格率高的优秀焊工来施焊,充分发挥他们的优秀技能以及处理问题的丰富经验,并提高产品的质量。
2、在进行组对操作时,对管子间的对口间隙、对口错边量、管端坡口、管子对接弯折度,严格按DL/T 5047--19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 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图样等标准执行。
3、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焊材的管理,确保只有合格的焊材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加强对焊材库的管理,严格做好焊材的出入库登记和报验程序,焊丝的牌号、按焊条以及规格等进行分类。同时,保证焊材在温度大于5℃,湿度不大于60%的条件下保管。务必提醒焊工在焊条使用前应进行烘烤,并且烘烤温度和时间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焊工领用焊材必须凭技术员开具的焊材领用单到焊材库领用,做到焊材使用有可追溯性。焊工领取焊条时,一律使用焊条保温筒,防止焊条受潮影响焊接质量。施工中使用的氩气必须满足相关标准,氩气体积分数不得低于99.95%。焊工本人必须在焊前检验氩气纯度,在不出现气孔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焊接。
4、强焊接过程控制,对于需要预热和热处理(退火等)的焊缝,严格按照规程和焊接工艺要求控制施焊参数。例如当焊缝需要多层多道焊接时,专题管理小组成员必须严格做好焊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要时还要到现场对焊工进行监督和管理。尤其是材质为SA335P91的焊缝,因为该类型材料的焊接难度大,要派专人监测,做好焊接时的氲气保护,严格控制层间焊接厚度、温度、焊接速度、线能量,保证焊接质量,从而解决焊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做好焊前对口质量检查相关工作,此项工作由现场焊接质检人员和焊工共同完成,并由专题管理小组确认。严格控制坡口及附近10―15 mm范围内的清洁度,杜绝错口和间隙超标。在焊接前搭建防风棚,大风及雨天不得安排这些焊缝的焊接工作。
6、安装单位要严格执行质量三级验收制度。①相关技术人员在焊接过程中及焊接完毕后要及时对焊缝进行检查,确保焊接的质量过关,外观成形质量良好;②焊接工地的质检人员要把好质量关,严格控制过程检验和完工检验,确保焊缝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满足设计和工艺要求;③安装单位项目部质检人员要认真进行复检和总体检验,确保产品的最终质量和设备的使用安全。④加在安装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及时进行热处理和无损探伤委托你,同时,还要对合金焊缝进行光谱检验委托,防止错用焊材等现象。总之,安装单位应从材料、人员、工艺上严把焊接质量关,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用、最好的焊工、最科学的质量控制手段,使这部分焊缝的焊接质量得到最有效的控制。
7、最终的检查
通过分析可知,根据焊缝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对于有条件进行超声波探伤的,应最大限度地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对于那些X射线、超声波探伤均无法进行的部分,应该采用表面磁粉探伤对焊缝表面及其附近表面的质量进行检验,确保焊缝的最终质量合格。
四、建议
1、制造单位的建议
制造单位在设计制造时,通过使用无损探伤透照孔,来满足现场安装探伤设备的需要。通过增加凸台与焊缝间直管段的长度,进而满足X射线、超声波探伤等探测方法的相关标准。
2、安装单位的建议
从分析结果来看,电厂锅炉由于结构复杂、造价高以及涉对技术人员的专业要求高,所以,相关人员安装前应认真审图,安装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监督检验单位交换意见,特别是与锅炉制造单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探究并制定解决安装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方案。同时,应使用符合《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相关标准的X射线、超声波探伤方法进行检测,并尽量采用对现场复杂情况适应性较强的射线无损探伤技术。
探伤工总结 第3篇
【关键词】锅炉检验;控制程序;作用;质量
一、锅炉检验的作用
锅炉在高温高压下运行,是一种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事关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公益。为此,国家规定对其生产、安装和使用的全过程实行强制检验。锅炉检验是国家监察职能的延伸,是用技术监督和检测手段,保证锅炉设备安全经济运行。这种检验,包括定期检验(在用设备内部检验、外部检验、水压试验)和无损检验(X射线、表面渗透、超声波)等。它涉及行业广,发生频次多,实地作业量大,检测情况复杂,工作质量要求高,是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关键环节。
二、锅炉检验质量体系的构建
质量体系,是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和资源。根据锅炉质量检验编制体制,和各业务部门质量控制要求,锅炉检验质量体系分为领导层、管理层和作业层三个层次。
领导层中,企业领导是质量管理和决策的最高管理者和决策者,对企业质量工作总负责;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业务和质量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质量体系运转情况,指导解决检验作业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负责有关检验报告书、意见书的签发。
管理层为各业务工程师。他们负责各自责任范围内的质量管理与监督工作,处理一般技术质量问题和质量信息,负责检验工艺方案的审核及各类检验报告书的一级审核工作。
作业层为质量体系中的所有作业人员。
三、锅炉定期检验质量控制程序
定期检验是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按规定的周期,对设备进行的质量检测和检查,它包括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和水压试验三种检验方式。根据设备状况和各类检验方式及特点,分别实施不同的质量控制措施。
(一)内部检验质量控制程序。内部检验,是在停炉状态下对锅炉安全状况进行的检验,主要检查承压部件在运行中是否出现裂纹、起槽、过热、变形、泄漏、腐蚀、磨损、水垢等,影响安全运行的缺陷。对出现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和检验结论,确定锅炉设备允许运行、整改运行、限制条件运行或停止运行四种质量状态。控制措施的具体内容是:检验周期、技术装备、检验方案、检验部件、检验重点、各类缺陷的检测方法、各类缺陷的处理意见和结论。
(二)外部检验质量控制程序。外部检验,是指锅炉在运行状态下,对锅炉安全状况进行的检验,包括锅炉管理检查、锅炉本体检验、安全附件、自控调节及保护装置、辅机和附件、水质管理和水处理等方面。检验方法以宏观为主,并配合对一些安全装置、设备的功能确认。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做出允许运行、监督运行、停止运行的结论。质量控制措施的具体内容为:检验周期、检验内容、检验之前的技术装备、检验部件、检验重点、元件各类缺陷检测方法、水质处理项目检验、各类缺陷的处理意见和检验结论。
(三)水压试验质量控制程序。水压试验是以水为介质,以规定的试验压力,对锅炉受压部件的强度和严密性进行的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具体内容为:试验周期、技术准备、环境要求(气温、水温、水中抓离子浓度值)、试验压力值取定、升降压步骤、保压期间压降允许值、合格标准、缺陷处理意见和检验结论。
四、锅炉修理检验质量控制程序
锅炉修理是对原有设备的修复、再制造和改造,涉及的工序多,施工复杂,是应重点监控的检验项目。由于炉型、材料、修理方式的不同,检验工序和控制项目往往有很大差异,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控制环节。一般地,其控制措施为:采用的标准和规范、检验前准备、施工手续申报情况、修理改造图纸及技术条件;受压元件用材料及复验报告、焊接材料材质及复验报告、焊接人员资格及有效期审查、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及有效期审查、施工方案审查、受压元件外观及几何尺寸检验、焊接质量检验、无损检测结果审查、热处理工艺审查、开孔尺寸、位置及质量审查、组装质量检查、水压试验、总体验收、出具监检意见书。
五、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程序
(一)X射线检测。X射线探伤,应根据特定的被检对象和一定的技术要求,选用适当的器材、条件和方法进行射线透照,继而进行适当的潜影处理,以得到可以正确评定内部质量缺陷的射线底片。在评片时,根据底片评判工件的缺陷情况,说明缺陷性质、大小、位置、形状、数量和分布情况,推测出缺陷可能发展的趋向等。同时,根据工件的质量要求和标准,来决定是否合格。采用的质量控制措施是:检测厚度范围、执行技术标准、锅炉检测程序、设备性能指标、人员资质等级、被检焊缝表面要求、识别标记、检测技术设备、底片与标记、灵敏度选择、K值控制、暗室处理要求、底片质量要求、底片观察要求焊缝缺陷等级评定标准、记录、报告、存档要求。
本文由admin于2024-02-10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3601.html
上一篇
目标完成总结(合集4篇)
下一篇
机关财务总结(通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