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大学生采风报告总结(3篇)

大学生采风报告总结(3篇)

  • 总结
  • 2024-02-07 14:08:41
  • 184

大学生采风报告总结 第1篇

国际标业学院《标业风采》剪彩仪式、演出。

二、 活动主题:

此次,我校国际标业学院将进行《标业风采》剪彩仪式,作为本书开版的开头秀,通过正式剪彩、优秀的节目,展现标业学子的对标业的美好愿望、展现他们的艺术风采。并以此为契机,激发学子们对招标投标领域的浓厚兴趣。

三、 活动内容:

⒉全院学生以班为单位选送节目,经审核筛选后上台表演。并邀请院外优秀专业人员做指导、协办。

⒊届时全校师生均可前往观看。

四、 活动目的:

促进标业新风尚的形成,激发学子对标业的热情,展现标业学生风采,并以晚会轻松的形式使新生们对大学的生活有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五、 活动时间:2009年11月22日下午四点

六、 活动地点:a4 前厅

七、 活动对象:全校学生,各位领导、嘉宾及其老师。

八、 实施步骤:

a 11月1日节目初审。

b 11月6日节目二审。

c 活动开始前一周左右,全体成员进入最后准备阶段,宣传方案启动。

d 11月15日前主持人定稿,发送邀请函,所有服装、设备、道具、全部到位。

1、准备阶段(2009-11-01至2009-11-10)

2、实施阶段(2009-11-22)

a 11月11日舞台布置,节目彩排。

b 11月22日下午4点晚会正式开始。

c 晚会结束后全体成员做好会场的清理工作。

⒊总结阶段:

大学生采风报告总结 第2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风荷载;变形

0 引言

自古以来,人们对风的利用和风的皮坏作用就有了认识。远在一千八百年前,中国就已利用风帆进行航运,有文字记载“随风张幔为帆”。后来又发明了帆式风车,在《天工开物》一书中有“xxx以风帆数页俣风转车,风息则止”的论述。中国唐代诗人xxx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述了风对建筑破坏的作用。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空气动力学的发展,人们开始把空气动力学和工程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对风效应进行研究。1940年秋,美国塔科马悬索桥在风俗不到20m/s的作用下,发生振动而毁坏。德国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xxx亲自参加了塔科马大桥风毁原因的分析研究工作。这一事件对后来风工程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人们常把它作为风工程历史发展阶段的一个起点。20世纪50年代,丹麦认为必须模拟大气边界层气流特性。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提出了钝体断面的分离自激颤振理论,充分揭示了塔科马大桥被风吹毁的机理。加拿大的在建筑物的风压风振研究中引进统计学理论的概念,促进了风效应的研究并且利用随机振动理论,开创了一套桥梁抖振分析方法。20世纪70年代,在建筑物风振实验研究中引入了高频底座天平技术,使风响应的研究得到长足的进步[2]。1970年,美国在美国结构风载会议上第一次正式定义了“风工程”(Wind Engineering)[3]一词,它是研究大气边界层内的风与人类在地球表面的活动以及人所创造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者们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或风洞试验三种研究方法对风荷载作用下的建筑受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4-7]。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矩形截面建筑简化结构模型在均匀来流的流场中进行动力响应分析,采用FLUNENT对流场进行模拟,采用ANSYS对弹性结构模型的响应则进行模拟,考察不同均匀来流风速作用下矩形截面高层建筑模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1 模型与数值方法

2 结果分析

建筑物气动力的特征分析

在矩形截面建筑进行单向流固耦合时,监视了建筑物在风作用下的受力,受力采用无量纲的系数形式给出。图 1给出了不同来流速度下建筑的阻力系数和倾覆力矩系数对比图。可以看出,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矩形截面建筑的阻力系数是不断增加的,且增加的幅度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也增加。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矩形截面建筑在倾覆力矩系数是不断增加的。

建筑物位移的特征分析

以来流速度为4m/s为例,矩形截面建筑物的总位移如图2所示,通过结果可以看出,矩形截面建筑的底部位移为0,位移值随着矩形截面建筑物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位移发生在矩形截面顶部。矩形截面建筑在X方向上的位移较为明显,在Y方向上的位移主要集中在迎风面受压弯曲部分,而在Z方向上的位移则集中在矩形截面建筑侧下端部分。

随着来流速度的不断增加,矩形截面建筑在三个方向上位移最大值的对比如图3所示,随着来流的增加,结构无论是从X、Y、Z各方向的位移,还是总移随之增加。顺风向位移(X方向)较为明显,横风向(Z方向)和竖直(Y方向)位移很小。由于竖直方向位移往往是由于结构弯曲导致的,而且竖向振动一般对于结构振动以及安全影响不大,设计中一般不做考虑。

3 总结

本文主要采用 ANSYS 中 Fluid Flow(FLUENT)和Static Structural联合求解的方法,对矩形截面高层建筑简化弹性模型在不同速度来流风速作用下进行单向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从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以及矩形截面建筑简化弹性模型的各表面风压分析流场规律,还有对矩形截面建筑的气动力特性以及 x、y 各个方向上的位移等方面来分析矩形截面建筑风致振动的特性,得到以下结论:

(1)稳态计算时,流场的压力、速度分布基本成对称分布。矩形截面建筑迎风面总体为正压区,数值由结构向入口风向递减;侧面和背风面总体为负压区,绝对值由结构向出口和流场两侧方向递减。在迎风面的侧边缘有负压区,这是来流分离的结果。

(2)在考虑单向流固耦合下建筑所受的侧力基本为 0,所受阻力随着来流速度不断增加而增大,并且所受倾覆力矩也随来流速度不断增大而增大。矩形截面建筑最大位移在矩形截面顶部,矩形截面建筑的底部位移为 0,且位移值随着矩形截面建筑物高度的增大而增大。矩形截面建筑在顺风向(x 方向)上的位移较为明显,位移随着来流速度的不断增大也有相应的增加。

(3)在考虑单向流固耦合下矩形截面建筑所受的侧力基本为 0,所受阻力随着来流速度不断增加而增大,并且所受倾覆力矩也随来流速度不断增大而增大。

【参考文献】

[1]xxx,xxx男,xxx.典型体育馆屋盖表面平均风压特性及干扰效应风洞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9(1):177-181.

[2]张愉,史庆轩.结构风工程与抗风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山西建筑,2007(25):23-24.

[3]xxx,xxx,xxx,xxx,xxx.基于拓展LB方法的桥梁结构数值风洞软件研发及应用[C].2009.

[4]项海帆.结构风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振动工程学报,1997(3):12-17.

[5]武岳,沈世钊.索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气弹耦合效应研究[J].建筑钢结构进展,2006(2):30-36.

大学生采风报告总结 第3篇

【关键词】EPC模式;石油天然气管道;探讨

1.引言

在国外,EPC模式在石油天然气领域已有近三十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公司在1995年到2005年之间的一些海外项目中也采用了EPC模式,并在国内进行了EPC试点研究。2005年后,我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相继在西部管道工程与西气东输二线(西段)等工程中成功运用EPC模式进行管道建设。

我国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简称西部管道工程)是我国国内第一个实施EPC总承包模式的大型石油管道工程,总投资147亿元人民币,是继西气东输后又一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1]。本文结合此项目建设的具体情况,首先简要论述了EPC项目管理与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的特点,然后对西部管道项目的投标、设计、采购和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项目管理模式与长输管道建设项目特点分析

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EPC总承包也称为交钥匙总承包,是指管道工程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承担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服务工作,并对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工期、造价全面负责,最终向业主提交满足使用功能、具备使用条件的管道工程项目[2]。与其他模式相比,EPC模式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项目规模庞大,常应用于大型石油化工项目;2.建设周期长,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以上;3涉及利益方多,关系复杂;4.项目总价固定;5.总承包商承担绝大部分风险。这些特点与长输管道项目建设的要求是契合的,例如石油天然气管道一般都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项目建设涉及到业主、监理、设计、施工、采购等众多部门,各方面关系错综复杂。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PC模式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给业主和承包商都可以带来很多优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模式下,承包商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了。这对承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有数据显示,因对风险预估不足,美国每年约有12%的企业破产,德国也有10%左右。

3.西部管道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西部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总承包,按照EPC总承包模式进行运作的项目。全称为中国石油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工程。为项目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益,中石油组建了EPC项目部,对各阶段进行分先识别与管理。下面具体分阶段说明。

投标阶段风险管理

根据EPC运作模式和西部管道工程的客观要求,在投标阶段就已经产生风险。原因有以下几点:

(1)工程量不确定。总承包商是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确定的工程量等要求进行报价的,但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有设计方案,因此按照详细设计核算的工程量造价与投标阶段的造价会存在很大的差别。例如投标合同中并未给出西部管道铺设长度(约4000公里)、站场建设(玉门、xxx、张掖、西靖等十四座站场)、阀室工程(50座阀室、5座监测点)、三穿工程(穿越铁路、河流、等级公路)等具体工程量。

(2)业主免责。EPC总承包模式下,西部管道工程总承包合同文件中虽有工作量表和详细的分项报价,但业主对工程量表中的数量不承担责任。它不属于合同规定的工程资料,不作为承包商完成合同工程或设计的内容,业主对所提供材料中的错误、不准确、遗漏不承担责任。如果总承包商在投标文件中存在分项工程量有漏项或计算不正确,被认为已包括在整个合同总价中。

面对投标报价风险,总承包商在合同中要严格注意工程变更范围;适当提高不可预见费用数量,减少低价中标风险;制定完善的报价程序;以此缓解投标报价失误风险。

设计阶段风险管理

设计不但要满足业主的要求也是EPC采购与施工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存在与采购与和施工的合理衔接问题。科学的衔接EPC模式下总承包商效益主要来源,但不合理设计与衔接也会产生诸多风险。主要因素有:(1)设计联合体的整合风险。由于设计任务艰巨,西部管道总承包商采取了四家企业联合设计的方式。各企业的沟通与衔接对整体的设计质量有很大影响;(2)设计质量风险。由于跨度长,所经地域自然条件恶劣,设计难度大,设计质量对项目影响巨大。(3)设计与其他部门的接口衔接风险。若项目设计不能做到与采购和施工的很好衔接,对整个项目进度有很大影响。

为降低设计阶段风险,可采取的措施有(1)确定统一和一致原则,重大问题及时沟通解决;(2)打破常规,超前工作,保证设计进度;(3)设计与采购结合,保证设计质量,降低接口风险。

采购阶段风险管理

西部管道工程的总投资中,采购费用占据了很大部分,约60%。采购中的设备采购的材料采购两部分费用几乎各占一半。因此EPC项目部从质量、工期角度入手,充分分析采了购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其主要集中在设备材料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的规格数量、和质量价格等方面。

该阶段应对风险的主要措施有:(1)提前协调铁路运输,保证材料运输路线畅通;(2)加强采购与施工间的合理衔接,采购人员需及时与施工部门材料管理人员及时交流;(3)加强Q/SHE管理,确保物资质量;(4)加强采购费用和采购质量控制点管理。

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施工阶段是西部管道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之一,施工阶段影响到项目的全过程的工作效果。对于EPC项目部来说,项目的Q/HSE(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风险是这一阶段的主要风险。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充分考虑健康问题、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做到质量达到优良水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阳光工程、绿色工程、精品工程的目标是EPC项目部的重要课题之一[3]。因此,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质量方面风险因素: (1)线路焊接质量;(2)防腐补口质量;(3)管沟回填质量;(4)站场工程质量;(5)通讯光缆敷设质量;二、健康方面风险因素: (1)职业病伤害;(2)工作、生活环境危害;(3)劳动防护。三、安全方面风险因素: (1)塌方事故;(2)高处坠落事故;(3)机械伤害事故;(4)物体打击事故;(5)电击事故;(6)爆破或爆炸事故。四、环境方面风险因素:(1)水体排放;2)废物管理;(3)土地污染;(4)植被和自然生态的破坏;(5)地貌恢复;(6)原材料与自然资料使用。

4.结语

本文以中国石油西部管道工程为背景,讨论EPC模式对该项目的风险管理问题。对西部管道各阶段风险进行了识别,并分阶段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应对措施。希望对以后石油天然气管道或其他行业EPC项目的风险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xxx.长输管道EPC模式下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1):137.